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永亮
通訊員 張巧云
近日,農民工劉賜領回一張大紅獎狀——“全國優秀農民工”。消息傳到他所在的五礦二十三冶二公司,有人鼓掌點贊,但也有人不相信。
“全國優秀農民工”由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頒發。劉賜憑什么登上全國領獎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肯下功夫,無論在多么不起眼的崗位上工作,都有機會登上國家級領獎臺。”3月3日,劉賜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笑著說。
劉賜,今年33歲,湘鄉人,五礦二十三冶二公司勞務分包水電班帶班長,目前在貴陽帶隊施工。從業11年,他實現了由一名水電“小白”到“大師”的華麗蛻變。
劉賜2006年從湘潭機械電力學校畢業后,進過廠,也干過工地。“十幾歲就到工地上,個子瘦小,要背的建材都比我高,根本吃不消。”劉賜不想就這么干一輩子,決心學一門手藝。
2010年,劉賜到五礦二十三冶二公司湘潭尊城項目部打工,對水電安裝產生了濃厚興趣。在水電安裝師傅身邊,他邊看邊學。隨身帶個本子,不懂就問,難懂就記。水電安裝要掌握專業知識,下班后別人睡覺,他“啃”書本。日子一長,大家都喊他“劉師傅”。
苦心人,天不負。2011年,劉賜拿到電工證。不久,升任班組帶班長。
當上帶班長,劉賜深知,技術精才能贏得信任。他把村里的能工巧匠和有文化的青年組織起來,組建一支專業的水電安裝隊伍。每次接下項目,他都嚴格要求,不斷優化方案。在他帶領下,隊伍越來越強,成為一個“靠得住”的班組。
工作中,劉賜開動腦筋,為企業節支增效。臨時配電箱要安裝工業插座,他帶領團隊進行技術改造,用防爆插頭、防爆插座代替老式插頭、插座,密封電氣元件,大大降低危險系數和成本。目前五礦二十三冶二公司在所有項目推廣這一技術。
2018年11月,劉賜帶領一支10余人的農民工隊伍,到貴陽北大資源夢想城九號地塊項目干活。這是一棟近200米高的地標式建筑。劉賜吃透項目建設方案,嚴格按圖紙要求和操作規程施工。“經常半夜三四點接到電話請求搶修、臨時接線,我隨喊隨到,要對得起這份信任。”劉賜的責任心贏得公司上下點贊。
去年6月,國資委安全督察小組到貴陽督察項目安全文明施工,對劉賜負責的臨電管理給予高度評價。
當帶班長多年,劉賜參加過的項目都是高質量完成,也從未拖欠工友一分錢。
(李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