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淅川縣的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渠首,周邊的山體綠化已現成效。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劉瑞朝文通訊員寇建宗攝影
青山,綠水,添彩,增綠。生態河南,森林河南,自然需要綠樹染山水、春風綠兩岸。“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完成造林133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5.07%。
2月9日上午,2021年全省林業工作會議召開。根據計劃,力爭到2025年,國土綠化完成造林754.7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6.09%。建設沿黃森林特色小鎮250個、森林鄉村1500個。
【目標】
2025年我省森林覆蓋率達到26.09%
沿黃建成250個森林特色小鎮
有青山,才會有一泓清水。國土綠化,重要性不言而喻。“十三五”期間,我省更綠了。五年來,全省累計完成造林1338萬畝,超出規劃期任務33%;森林覆蓋率達25.07%。特別是2018年省委、省政府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建設森林河南3年來,共完成新造林1067萬畝,森林撫育1357萬畝。
其中,森林蓄積量2.07億立方米,超出規劃任務;森林生態效益3148億元/年。全省新增國家森林城市7個、省級森林城市27個,全國綠化模范城市3個、全國綠化模范縣16個。周口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順利通過國家評審。
大河報記者了解到,林業碳匯功能是林業生態效益的重要體現。森林每生產1噸干物質,可吸收1.63噸二氧化碳,釋放1.19噸氧氣。濕地也是重要的“儲碳庫”和“吸碳器”,全球泥炭地(濕地的一種)儲存了陸地上1/3的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林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內在要求。初步測算,實現碳達峰目標,未來十年,全省年均新造林任務必須達到128.4萬畝以上。為此,河南省制定了“十四五”國土綠化目標。力爭到2025年,國土綠化完成造林754.79萬畝,森林撫育1920.44萬畝,退化林修復267.5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6.09%,森林蓄積量2.23億立方米。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
省轄市國家森林城市全部建成,省級森林城市達到76個,省級森林特色小鎮達到52個,新建國家級、省級森林鄉村5000個,沿黃森林特色小鎮250個、森林鄉村1500個。
【布局】沿黃生態廊道鄭汴洛段全線貫通
“十四五”時期,我省的林業總體布局,是“一軸兩區三群四帶多支點”。“一軸”為黃河流域林業高質量發展軸;“兩區”為平原生態建設區、山區生態屏障建設區;“三群”為林業產業集群、自然保護地群、森林城市森林小鎮森林鄉村五級創森群;“四帶”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及干渠沿線生態保育帶、隋唐大運河林業生態保育帶、淮源及沿淮林業生態保育帶、明清黃河故道生態保育帶;“多支點”為國儲林示范區建設,綠色廊道網絡建設,國有林場國有苗圃質量精準提升示范建設,名、優、特、新、稀經濟林、花卉、草業示范區建設,林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林業行政執法隊伍建設,“互聯網+”林業信息化建設,林業基層站所建設,防災減災基礎能力建設等支點。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根據計劃,今年,我省將繼續借勢借力重大國家戰略,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發揮5個示范段工程的樣板帶動作用,全面推進沿黃生態廊道綠化建設,開展集中攻堅,建設沿黃生態廊道3.66萬畝,爭取今春大頭落地,率先實現鄭汴洛段全線貫通,帶動沿黃生態廊道初步形成,打造山水河林路一體、全景貫通的生態長廊,努力走在黃河流域前列。
完善五級創森體系,爭取開封市建成國家森林城市,在沿黃干流8市新建森林特色小鎮50個、森林鄉村示范村300個。實施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戰略。
推進大運河綠色廊道建設,建設大運河沿線9市濱河防護林,因地制宜建設濕地公園、城市公園和郊野公園,重點打造賈魯河生態涵養帶、明清黃河故道生態保育帶,力爭3到5年建成山水秀麗的大運河綠色生態帶。
【建設】今年要造林249萬畝各地建成1處線下義務植樹基地
那么,綠從哪里來?根據謀劃,2021年,全省計劃安排造林249萬畝,撫育177.47萬畝。山區“增綠”。以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別山為重點,封飛造一起上,加大山區造林力度,增強生態屏障功能,帶動森林河南建設。2021年,計劃完成山區生態林161.4萬畝,占全部任務的65%。
利用現有的田間路、溝渠,在路肩、邊溝、渠邊種植深根、窄冠高大喬木,完善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2021年,計劃完成平原防風固沙林3.4萬畝,農田防護林7.6萬畝,為3年成網打牢基礎。
因地制宜,做好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兩側已有生態廊道的完善提升并連通成網,新建廊道嚴格依法依規按5米、3米標準造林綠化。2021年,計劃完成通道綠化8.7萬畝,河道綠化3.2萬畝。
“互聯網+義務植樹”將逐步推開,使公民通過網絡,實現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設施修建、捐資捐物、志愿服務、其他等8種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建設具有河南特色的“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平臺。同時,組織和發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全民義務植樹和國土綠化事業。2021年,各地都要建成1處線下義務植樹基地。
(編輯: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