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7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批準的《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上海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國際會展之都,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全國TOP10榜單發布,上海位列榜首
2020年11月,世界知名的仲量聯行參考國家商務部關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試行)》的評判標準,借鑒以紐約、倫敦、東京、巴黎、中國香港等為代表的傳統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以新加坡、曼谷、迪拜為代表的新興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核心指標, 發布了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指數研究報告,綜合測評出2020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全國TOP10榜單。
根據綜合測評,2020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全國TOP10榜單中,前三名分別是上海、北京、成都。報告指出,上海以其更具優勢的城市經濟基礎、國際品牌入駐數量、城市營商環境等指標,位居城市繁榮度、商業活躍度榜首。同時,為進一步探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發展內因并闡釋中心城區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的引領作用,報告在對城市研究的基礎上,還發布了全國TOP10城市的中心城區榜單。作為“國際品牌第一站,外資龍頭聚集地”的靜安區具有強大的消費號召力、成熟的品牌氛圍、迷人的海派文化以及強大的人才吸附力等因素,成為全國十大中心城區之首,北京朝陽區和成都錦江區分別排列二、三位。
擴大消費,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
已連續多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提出,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這是因為擴大內需不僅是支撐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必然選擇,也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2018年5月,上海制定實施了《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加快國際消費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要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加強購物環境建設,不斷提升消費貢獻度、消費創新度、品牌集聚度、時尚引領度及消費滿意度持續提升,加快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步伐。
上海在落實商務部等14部門《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中提出5年內要建設若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要求,在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主要舉措有:一是建設定位清晰、競爭優勢明顯的高端品牌集聚區為亮點和重點,提升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二是通過產品轉型升級,提升上海本土商品的國際競爭力,促進上海成為國內出境購物消費具有吸引力的替代選擇;三是加強在線零售業發展,努力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全國領先的中高端在線零售新高地;四是隨著我國疫情的率先緩解并持續向好,中國將成為世界旅游安全港,要搶抓機遇,全面發力,為未來吸引入境游客做好準備,在全球旅游購物競爭中獲得先發優勢,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
提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力
目前,除上海外,全國已有北京、天津等17個省份提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這對上海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根據2020年4月8日發布的《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要聚焦一年,著眼三年,以靜安、黃浦等區為引領,主動尋找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存在的短板,加強營商環境建設,不斷優化商業購物環境,建設國際一流消費城市。
立足于“以人為本”的商業消費邏輯,對照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指數”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心城區發展指數”中的指標要求,進一步加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強化商業引領作用,做好上海商圈總體規劃布局,重點做好淮海中路商圈業態提升、南京路步行街東拓和外灘源活力街區改造等工程,進一步提升地標性商圈知名度。不斷放大國際進博會的溢出帶動效應,打造聯動長三角、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進口商品集聚地,在“買全球、賣全球”的同時,實現“全球買、全球賣”。重視發展品牌經濟,引進更有實力的國際知名零售商和品牌商,有效提高上海國際品牌集聚度,通過在上海設立更多首店、旗艦店、體驗店,舉辦全球新產品新商品發布活動,打造引領國際消費潮流風向標的全球新品首發地和面向全球的消費市場,進一步提高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力。
上海研究院 兼職研究員 陳新光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2021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