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吉尼斯世界紀錄官微發布消息,短視頻博主@李子柒 以1410萬的YouTube訂閱量刷新了由她創下的“最多訂閱量的YouTube中文頻道”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稱號。
從2017年在YouTube發布第一支視頻“用葡萄皮做裙子”起,李子柒在短短四年內已經成為YouTube第一中國博主,打造出一個在海內外都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個人品牌。
憑什么?
李子柒刷屏的第一個維度,叫推己及人。
對外傳播、讓西方受眾聽我們說話,一直是傳播學的難題。英語寫得漂亮、視頻拍得精美都不難,難的是怎么打動西方受眾內心,怎么讓他們愿意聽我們說話、還信服我們?
這個難題被李子柒破解了。她的視頻從不講大道理,就是給西方受眾展示中國人傳統怎么磨豆腐、如何做米糕,一年四季怎么勞作,如何認認真真地做好一日三餐。飲食是全世界人都要每天面對的東西,煙火氣是超越語言、種族、國家、文化等等諸多界限的。她的視頻甚至不需要多少臺詞,食物的翻譯也不用很光鮮,但就是能觸動海外受眾,讓他們自然而然地喜歡。
李子柒刷屏的第二個維度,叫弘揚傳統。
傳統文化熱了有一段時間了,但很多人對這個概念的理解還是比較狹窄,一提到傳統文化就想到四書五經、想到《三字經》、《千家文》。沒錯,那些是傳統文化,但傳統文化絕非只存在于這些典籍里。
通過做面條、做醬油,李子柒的視頻給弘揚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新思路。而且李子柒的視頻也不僅是吃,她的微博置頂視頻講的就是文房四寶,如何磨墨寫毛筆字。努力生活、過好每一天,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對生命的領悟。不知不覺中,李子柒對外傳播的是中國傳統哲學。
李子柒刷屏的第三個維度,叫可持續發展。
翻翻李子柒的賬戶,經常做廣告,一會賣螺螄粉一會賣藕粉。做廣告就對了,人總是要恰飯的,這點網友也都理解;總不能指望人用愛發電,餓著肚子去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需要的就是這種能在市場經濟中活下來的個體,賺著市場的錢,還能拿這些錢擴大再生產,進一步對外傳播中國。
要是有更多的中國博主能海外賺錢,那中國對外傳播、文化交流會迎來一個更好的新局面。
當然,并不能說李子柒的視頻就是完美無缺。某種意義上,她展示的是傳統中國,在客觀上可以說對西方受眾有一定迎合。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她視頻中展示的樣子,而是擁有著不亞于西方的先進技術、有著高效治理機制的現代社會。大部分中國人不是生火做飯,而是用天然氣和抽油煙機;中國農民也不用一株株收割莊稼,而是早已用上了現代化機械。
如果有人能做到類似影響力,展現出今日中國的全貌,那將是中國對外傳播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