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大賽在新鄉舉行程新和攝
亮點提示:
2020年年底,“河南經濟藍皮書”——《河南經濟發展報告(2021)》發布,最新省轄市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出爐,新鄉位列鄭州、洛陽之后,成為“新晉探花”。
一舉上升3個位次,成功躋身全省前三,科創實力為新鄉添了底氣。作為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新鄉擁有創新龍頭企業9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67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00家,從“天問”、“天宮”到護航北斗,從巡天“神舟”到深?!膀札垺保瑥臑橹榉濉皽y高”到護“嫦娥”返航,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背后都有“新鄉智慧”的貢獻。
□河南日報記者 李虎成 趙同增
1月13日,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河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建軍,一舉拿到“師大地黃1號”“師大地黃2號”“師大皂莢1號”“師大皂莢2號”4個河南省中藥材品種鑒定證書,取得了科研成果“開門紅”。
拿到中藥材品種鑒定證書,相當于有了正式的“身份證”和進入市場的“許可證”,意味著該中藥材品種可以大面積推廣應用,惠及更多的藥農。
2010年以來,為解決新鄉及周邊地區中藥材產量低、藥用價值差等問題,李建軍開始帶領團隊潛心培育金銀花、地黃、皂莢、山藥等中藥材新品種,并著手開發配套的種植管理良法和新型加工設備。李建軍團隊已成功選育10個中藥材新品種,平均每年都有一個新品種通過鑒定。這些中藥材新品種,在河南、山東、河北、四川等地“開枝散葉”,已累計推廣種植面積超50萬畝,種植戶增收超過10億元,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像李建軍這樣的科創型人才,河師大還有很多:常俊標、渠桂榮、江智勇……該校有國家杰青、國家優青、中原學者等高層次科研人才近百人,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2個,國家教學團隊2個,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1人。
而像河師大這樣重視科創的高校院所,新鄉還有很多:發現食管癌易感基因的新鄉醫學院,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茹振鋼所在的河南科技學院,研發并推廣應用“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銀鋅電池智能充放電裝置的新鄉學院,河南工學院、新鄉職業技術學院、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該市目前擁有高校11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5所,是中西部地區高校數量最多的非省會城市。
如何把創新資源用起來,讓科研成果“活”起來?新鄉集聚各方資源,不斷強化自主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全市超過90%的企業與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財政科技支出近3年平均增速達30%。2020年1—10月,全市專利申請總數12176件、專利授權總數8594件、有效發明專利2894件,3項指標均穩居全省第3位。全市技術市場交易活躍度猛增,共登記技術合同706項,成交額為28.58億元,較2019年增加59%。
新鄉的高校院所“不夠用”,咋辦?走出去,主動對接大所大院,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自2018年以來,新鄉市已連續3年成功舉辦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博覽會。中科院數字經濟技術產業研究院、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塑性加工先進技術研究院、中紡院中原分院等高端研發機構紛紛落戶新鄉。目前,新鄉各類研發平臺達到959家,擁有省備案新型研發機構18家,占全省的1/6強,數量居全省第2位。
新鄉市還不惜千金買“寶刀”,實施了“牧野英才”“牧野工匠”“名校英才”三年行動計劃,規劃建設人才公寓13萬平方米,目前已建成5.3萬平方米,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20余個,為科技創新再加“一把火”。
有了科技創新的“加持”,新鄉綠色纖維、高端裝備、航空航天、動力電池與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專業園區營業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25%以上,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氫能燃料電池、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從無到有、不斷壯大,營業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3家、上市公司達到5家。
還是1月13日,新鄉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十四五”時期新鄉要在經濟發展質量、科技創新能力等7個方面“始終處于全省第一方陣”。創新新鄉,將更有底氣。
(編輯: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