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經濟因疫情帶來巨大沖擊,長達數月的封鎖雖減慢了疫情的傳播速度,卻讓全球經濟下降了4.2%。2021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因成功研發疫苗而有望回升到疫情前水平。國際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預計2021年世界經濟將在不穩定不平衡中艱難復蘇,增幅為4.2%。
2020年,疫情沖擊導致世界經濟停擺和衰退
新冠疫情波及全球,對于社會變化最敏感的金融市場首當其沖。2月,疫情在全球暴發,3月9日(周一),美國股市開盤即狂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超過2000點, 標普500指數暴跌7.2%,一時觸發熔斷機制,這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股首次暴跌熔斷。隨后,美股再次經歷“黑色星期一”,在短短10天內,美股四次“熔斷”,創造了多個歷史紀錄。不僅如此,美油期貨5月合約最低跌至負40美元/桶,這是自石油期貨從1983年在 紐約商品交易所開始交易后首次跌入負數交易,主要原因還是疫情背景下的全球經濟停擺和需求疲弱。
實體經濟也是一片遭受沉重打擊,首當其沖的也是全球的航空業,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各國政府相繼出臺限行令,民眾心存恐懼,市場交易大量消失,都導致客流量流失。在全球經濟、貿易、投資都趨于停滯的狀態下,各經濟體也呈現出差異化復蘇,恢復態勢也不盡相同。美國在經歷2020年上半年經濟大幅下跌與失業率持續走高,盡管聯邦政府出臺2.3萬億美元的一攬子支出法案,由于疫情快速蔓延對美國經濟和民眾造成了極大傷害,全年經濟預計下降3.6%,疫情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均據世界第一位。按照世行的預測,2020年全球發達國家的經濟預計同比實際下降5.4%。其中,美國經濟預計下降3.6%,歐元區各國經濟整體縮減7.4%,日本經濟下降5.3%。新興市場國家方面,受衛生條件、防疫措施等客觀現實影響,始終承受著疫情帶來的巨大壓力,甚至部分國家目前仍處疫情暴發階段,面對持續承壓的經濟頹勢,其中經濟衰退最嚴重的是印度,預計GDP將萎縮9.6%。
中國經濟強勁復蘇在全球尤為突出
2020年,中國經濟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頂住了各方面的壓力,經濟強勁復蘇在全球尤為突出。從2020年前11個月的經濟運行來看,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四大宏觀經濟指標表現都好于預期。受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影響,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經濟增速逐季回升。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物價形勢總體可控,整體呈現“前高后低”態勢,全年CPI指數將控制在3%的預期目標之內。
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也為促進全球經濟復蘇、盤活地區經濟循環提供了重要平臺和渠道。2020年前9個月,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29.7%,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837.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531.3億美元。預計中國2020年經濟總量將突破100萬億元,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將由2019年的16.3%上升到17.5%左右,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 “中國的復蘇速度快于預期”,中國將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預計增長為1.9%。在世界銀行預測中,前20大經濟體中,2020年經濟能實現增長的僅有兩個,除中國外,另一個國家是土耳其,預計GDP增速為0.5%。
2021年,世界經濟仍是難以平靜的一年
2021年,世界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復蘇不穩定不平衡,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由于疫苗接種等利好因素世界經濟得以復蘇,國際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預測:2021年,世界經濟將以4.2%的速度回升,到年底將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根據世界銀行預測,2021年世界經濟將迎來4%的反彈,雖然還沒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但全球主要經濟體將迎來全面復蘇。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美國增長3.5%,日本增長2.5%,歐元區國家增長3.6%。新興經濟體的中國增長7.9%,印度增長5.4%。
需要說明的是,2021年,人類能否控制住第二波疫情將直接影響全球經濟表現,并且極大地增添了預測的難度。特別是2020年12月英國出現新的變異病毒而且傳染性更強以至于倫敦封城,新的變異病毒已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受疫情左右的復蘇態勢,勢必導致就業、物價、貿易、資本與外匯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等發生相應變化。除此外,2021年世界經濟復蘇仍將面臨各種非疫情擾動的影響,標普發布的報告指出,盡管與2009年相比全球銀行業整體狀況更加健康,但目前仍對全球三分之一的銀行持“負面”展望,2021年全球銀行業可能面臨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為艱難的年份。除了微觀層面的風險外,全球資本市場和外匯市場蘊含的風險亦不容低估。綜上所述,預計2021年世界經濟仍是難以平靜的一年。
上海研究院 兼職研究員 陳新光
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
2021年元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