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改善和快遞物流能力的迅速提升,水果電子商務蓬勃發展,成為農產品電商增長最快的板塊。特別是今年新冠疫情以來,生鮮農產品網上銷售逆勢增長,直播電商等新業態全面活躍,進一步推動水果銷售網絡化進程。預計2020年全國水果網絡零售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大關,而作為中國的水果大省,陜西2020年水果網絡零售總額將接近百億元關口。陜西最主要的水果是蘋果,延安是陜西蘋果大市、蘋果品牌高地,以延安為樣本,觀察蘋果電商的現狀與問題,思考突破的路徑與舉措,很有意義。
一、延安蘋果產業與蘋果電商現狀
總體看,延安蘋果產業的規模與質量逐年提升,電商銷售規模正在不斷擴大。
根據統計數據,2019年延安市蘋果面積323.65萬畝,產量349.8萬噸,分別占全省蘋果面積、產量的35.1%、30.8%,分居全省第一位和第二位;蘋果占全市園林水果總產量的97.3%。延安蘋果特別是洛川蘋果經過多年發展,在全國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成為陜西蘋果最為靚麗的品牌之一,2019年洛川蘋果品牌評估價值達687.27億元。
根據陜西省果業中心委托映潮大數據監測,2019年延安市以蘋果為主的水果在全網的零售額為11.01億元,僅次于咸陽、渭南,排名陜西第3位。2020年前三季度,延安市水果網絡零售額14.21億元,繼續排名陜西第3位。根據洛川縣調研數據,2019年全縣電商渠道銷售洛川蘋果5.8萬噸,銷售額約7.7億元,電商銷售約占蘋果總產量的6.5%。
特別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不利影響下,延安蘋果加大網上營銷力度,積極參與粵陜兩地連續開展的“粵陜12縣結親縣長走田間”直播帶貨、“延安蘋果一畝田線上直播”等活動,加入陜西水果網絡特色季、消費扶貧e起來宣傳營銷等主題活動,多位縣委書記、縣長走進直播間代言帶貨,培養出“蘋果局長”崔丹妮、洛川“蘋果大叔”等網紅主播;加大小冷庫建設,方便果農貯藏,延長銷售期;發起“我在延安有棵蘋果樹”認養活動,促進三產融合;延安蘋果線上銷售不斷增加。
二、延安蘋果電商面臨的現實問題
從實地調研和座談交流情況看,延安蘋果電商發展目前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一)快遞物流制約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價格貴,快遞價格平均較西安每件高出2-3元,冬季銷售高峰快遞還要漲價,增加了成本;二是速度慢,由于洛川等蘋果主產縣沒有分撥中心,需要轉至西安或延安分撥,平均快遞送達時間較西安慢1-2天甚至更多;三是運力緊,以洛川為例,各快遞企業每天總發送量上限為6萬單,而冬季銷售高峰全縣每天出貨在10萬單以上,形成“爆倉”,時效大大降低。
(二)產品標準化水平還不高。除部分龍頭企業外,大量農戶、合作社蘋果銷售還是以統貨供應為主,手工分揀,在外觀和內在品質一致性上較差,蘋果大小不一、著色度不齊、品味不一致等問題普遍存在,特別是蘋果霉心病較難揀出,客戶投訴較多。產品包裝普遍落后,大量以傳統流通的紙箱用于網絡銷售,外包裝破損、果品擠壓碰傷甚至腐爛變質的問題經常發生。
(三)蘋果電商人才十分短缺。果農在從傳統種植者向網絡銷售者轉型的過程中,缺少專門培訓和專業指導,電商運營水平較低,特別是正在時興的直播帶貨,學習意愿強烈,但實用有效的培訓不多。蘋果龍頭企業電商轉型面臨思維、人才、渠道等多重制約,面臨招不到人才、銷售額不大、盈利水平低下等問題困擾。
(四)電商服務水平還需提升。蘋果電商配套產業鏈不齊全,包裝箱供給規格少,需要大量遠距離外購、定制,發泡網、充氣柱、泡沫板等包裝材料不能滿足需求。水果類電商協會作用發揮不突出,缺少與快遞物流企業的主動溝通和商業談判機制,人才培訓、專業指導能力較弱。縣域電商生態體系不完善,電商要素缺少協同,單打獨斗現象比較普遍,難以降本提速。
(五)市場競爭秩序還不規范。延安蘋果、洛川蘋果有“公地悲劇”之憂,一些不是延安的果業企業未經授權在網絡進行銷售,存在一些不良商家“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低價營銷現象不同程度存在,以次充好現象屢禁不止,不利于蘋果產業健康發展,影響品牌美譽度。
三、推動延安蘋果電商發展的具體建議
當前,應該把握電商趨勢,順勢而為,加強蘋果電商工作,增強延安蘋果在網絡上的品牌影響力、銷售規模,以電商促進農村創新創業和三產融合,進一步推動蘋果產業后整理,復合增加果農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一)抓緊突破快遞物流問題。一是由市縣政府出面,主動邀請順豐、京東和“三通一達”等快遞企業,通過免費或低價提供場地、稅費優惠等措施,促成在洛川縣建立蘋果快遞分撥中心,直接發貨全國,提高時效,降低成本。二是加強公共服務,參照武功縣早期做法,政府部門出面,統一定制延安蘋果、洛川蘋果專用快遞紙箱、打包帶等,以優惠價供給,降低快遞包裝成本。三是通過電商中心或電商協會,集合零散小戶快遞,集中發包給某一個快遞企業,執行集團采購協議價,降低普通果農快遞費用。扶持第四方物流企業,推進快遞下鄉和地頭接件,方便群眾。四是順應快遞物流趨勢,通過粵陜合作、蘇陜協作等渠道,積極推動在南京、廣州、蘇州、深圳等銷區建立異地分倉,提升物流配送效率。
(二)深入推進產業后整理。順應銷區市場不再二次分級的趨勢,加快產地市場標準化進程,盡快從“統貨”供應變成“標品”供應。一是學習山東煙臺分次采摘、分級入庫、分類銷售的做法,引導果農、合作社轉變觀念,為電商銷售打好基礎。二是繼續加大4.0選果線建設力度,加強庫線一體化配套和操作人員能力提升,提高實際使用率。三是繼續加大冷庫、冷鏈建設,就近采摘入庫,延長網銷供貨時段。四是加強產銷聯動,議定蘋果網貨標準,為標準化銷售奠定基礎。
(三)切實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一是切實加大培訓力度,由商務或農業農村部門直接與電商平臺對接,強化培訓機構遴選和師資選配,大范圍、高頻次開展高質量、有針對性、接地氣的培訓,注重用好網絡培訓載體。二是重點培養優秀電商人才,在園區入駐、績效獎補、供應鏈建設等方面給予扶持,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三是聯合平臺廣泛開展各類蘋果電商創業競賽和人才選拔,組織短視頻和直播帶貨主題活動,營造良好氛圍。四是研究蘋果電商家庭農場現象,納入新型經營主體培養范圍,促進經營管理水平提升。
(四)大力提升電商服務水平。一是加大電商配套產業招商引資力度,盡快實現紙箱、泡沫板、打包帶、包裝彩印等就地多樣化配套供應。二是加強行業協會建設,選好帶頭人,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提升服務水平和行業自律能力。三是建立有效的溝通協商和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種植者、電商企業、網絡平臺、政府部門的高效協同,促進要素流動。四是加大電商孵化中心和園區建設,綜合提供辦公、培訓、財稅服務、網貨供應、倉儲物流等系列服務。
(五)不斷創新蘋果網絡營銷。一是聯合網絡平臺,多平臺開展“延安蘋果網絡營銷周”系列活動,集品牌宣傳、故事傳播、新品體驗和在線銷售于一體。二是強化地域公用品牌保護,堅持授權使用,大數據監測,加強與平臺合作,打擊假冒偽劣行為。同時加強主題宣傳,提高消費者認知水平。三是鼓勵銷區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在延安建立直采基地,積極與盒馬鮮生等新零售結合,用好直播和短視頻銷售渠道,把新興的社區拼團等載體有效運用起來,推動線上線下深入融合。四是總結提升“我在延安有棵蘋果樹”領養活動,進一步梳理領養、定制、預售等新興營銷模式,與延安旅游充分結合,推動三產融合。
(二〇二〇年十月九日初寫,二〇二一年一月二日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