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2月2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熊建華 陳子慧)今天,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內蒙古后城咀石城遺址、山東滕州崗上遺址、湖南華容七星墩遺址、湖南澧縣孫家崗遺址4項重要考古成果。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是“十三五”期間國家文物局提出的重大研究工程,通過對古文化遺址有重點地進行系統考古發掘,不斷加深對中華文明悠久歷史和寶貴價值的認識。
本次會議聚焦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新發現,湖南的2項重要發現將有力推動我國長江中游地區文明化進程這一重大課題的研究。其中,位于岳陽華容的七星墩遺址是湖南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址,“外圓內方”的雙城結構在長江中游地區屬于首次發現。該遺址自距今5000年前開始修建,到距今4500年左右發展到鼎盛階段。距今4000年左右,其外城城垣廢棄,社會形態發生重大變化,共沿用了約1000年,為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位于常德澧縣的孫家崗遺址,是首次在洞庭湖地區完整揭示出的一處夏代早期聚落公共墓地,填補了洞庭湖地區在距今4000年前后考古學文化上的空白,也是迄今為止已揭示出的規模最大的一處肖家屋脊文化墓地,結構完整,布局清晰,為早期中國文明化進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資料。
(龍文泱 熊建華 陳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