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2月17日電 (記者 王旭泉)12月15日,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和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聯合舉辦的“遠程中文教學師資支撐與培養”線上論壇召開。來自7個國家的15位專家圍繞“遠程中文師資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遠程中文師資的教研和培訓”、“遠程中文師資教學成果評估”、“遠程中文教學經驗分享”四個議題展開熱烈的交流與討論。
疫情之下,國際中文教育需求與供給之間矛盾日益凸顯,線下中文教學開展難度加大,各國民眾學習中文需求卻不減反增,遠程中文教學項目應運而生。項目啟動以來,在60余所中方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已為海外122個教學機構提供了5萬余課時的遠程中文課程。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遠程中文教學項目及時回應了海外中文教學的迫切需求,有效緩解了師資缺乏的現狀,受到了各國廣泛歡迎,為全球國際中文教學發展開辟了新路徑。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孔子學院院長李征、北京語言大學國際教育管理處副處長田鑫認為,遠程中文教學不是線下課程在線上的簡單復制,而是因其平臺、技術、理念、資源、教學方法、師生互動等不同,給師資角色帶來了新的要求,對師資能力素質進行重新思考和定位。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孔子學院副院長李佳行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副教授王祖嫘強調了培訓的重要性,表示應在師資崗前、崗中培訓和國際漢語專業學生的培養中加入數字技術應用、多媒體教學實踐、網絡課件制作等遠程教學理念和內容,并建議基于遠程教學特點,需將教學和技術二者深度融合,更好服務于在線教學。秘魯圣瑪利亞天主教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Angélica Corzo Salas、羅馬尼亞錫比烏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王冏、印尼阿拉扎大學孔子學院院長菲力等嘉賓各自分享了所在大學遠程中文授課的經驗。
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靜煒在致辭中指出,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持續增長的學習中文的需求和快速迭代更新的現代科技等因素,為國際中文教育帶來新挑戰和新機遇。遠程中文教學平臺的設立是為國際漢語教育可持續發展所做出的新探索和新嘗試。語合中心將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理念,為遠程中文教學提供更好的教研、培訓、評價等方面的支持和通道,推動遠程中文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富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