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京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董事會代表團舉行視頻交流。
王毅表示,當前中美關系正處于一個關鍵的歷史當口。習近平主席在向拜登當選總統發去的賀電中指出,“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希望雙方秉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向前發展,同各國和國際社會攜手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這是中方對下階段中美關系的主張和期許,也希望能成為美國各界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共同認知。當務之急是,雙方應一道努力,排除各種干擾阻力,實現中美關系平穩過渡。同時,沿著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共同利益的方向,爭取使下一階段的中美關系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信。
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在白宮易主之前,很多人擔心特朗普政府會利用最后的當政時間加緊對華遏制,利用臺灣、香港、新疆和經貿問題讓反華政策固化下來,給拜登政府留下一個難以扭轉的對華局面。
在這樣的前提下,特朗普政府以“奴役勞作”為由禁止美國進口新疆出產的棉花及農產品,并不奇怪。
有些議員見風使舵,如共和黨參議員瑪莎·布萊克伯恩(Marsha Blackburn)在個人推特上為這條毫無依據的總統令喝彩,并不忘補一刀,她說中國五千年歷史充滿了欺騙和偷竊,并暗指今天的中國依然未變。
美國對新疆問題的關注本質上是以人權之名行干涉之實。中國看中的新疆的發展和長治久安,而美國關注的是新疆是否依然是維吾爾族人的新疆(這一點無論在歷史和現實上看都可謂偽命題),因此雙方有關新疆問題的博弈始終是在兩套話語體系中進行的。
而布萊克伯恩參議員一向有強烈的“反華”情結,幾乎是逢中必反,與共和黨議員馬克·盧比奧(Marco Rubio)可謂兩個反華急先鋒。從香港到新疆,再到臺灣,很多涉華法案從提出到通過都有兩人的身影。
美方對華的強硬派展現出了非理性的一面。在矛盾激化時期,過頭話都不會少說,過頭的人也都會始終存在。這些都是國際關系交往中的必然。但需要警惕的是在社交媒體時代,過頭話會在爭議中被過度放大和解讀,過頭的人因此粉墨登場,從邊緣走向舞臺中央,進而影響了人們對中美關系大局的認知。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塵埃落定。人們又看到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準則回歸的希望。特別是中美關系在經歷了幾年的波折之后有望重回正軌。盡管中美關系回不到以前,但美國新政府有充分的理由和空間糾偏上一任政府失當的對華政策。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再去給布萊克伯恩的一些言論以舞臺和曝光率是不明智的,那樣正中其下懷。畢竟,大選失敗讓很多共和黨人心有不甘,說些蠢話嘩眾取寵,保持熱度是他們想要的效果。
唯有把握中美關系發展的大勢才能明辨輿論場內的雜音,避免議程被謬論綁架。即便是在“口水戰”之中,也要時刻警惕不應被這屆美國政府的言行拉低段位,只要中國始終站在和平和發展的道義制高點上,就有利于掙得國際輿論戰的主動權。
中國政府在與這屆美國政府打交道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很強的戰略定力與理論自信,做到了揚長避短,在有限的空間內爭取到了最好的效果,做到了有理有利有節。中國對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復工復產的成果都為在中方在中美博弈中贏得主動權奠定了堅實的現實基礎。
這說明針對少數美國議員和官員的挑釁,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好發展的節奏,是最為有力的回擊。大國崛起對世界而言可謂牽一發動全身,有些雜音是正常的,更何況在很多人看來,中國繼承了冷戰以來蘇東劇變的負面意識形態遺產。但只要我們能始終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把話說在點子上,崛起的步伐就會更加清晰有力,中國就會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中美關系的健康發展符合各方的基本利益。中美在促進世界和平和繁榮方面共同肩負著重要責任。一個良好的中美關系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合作是中美雙方最好的選擇。雙方要把握好中美關系發展的大方向,推動兩國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更多更好地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