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這一被稱之為全球最大自貿協定必將為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紅利。
正如(RCEP)領導人聯合聲明中所說:“我們相信RCEP作為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安排,代表著朝構建理想全球貿易投資規則框架邁出了重要一步。”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也強調:“這是東亞經濟一體化建設近20年來最重要的成果,不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而且是一個全面、現代、高質量和互惠的自貿協定。這標志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
這一新型自貿協定,由東盟十國(包括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文萊、柬埔寨、老撾、緬甸、菲律賓和越南)和其他五國(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組成。協定涵蓋地區的人口約為22.6億人,約占世界人口30%;經濟規模約25.6萬億美元,約占全球經濟總量29.3%;區域內年貿易額達10.4萬億美元,約占全球貿易總額27.4%。
8年磨一劍,終成正果。這一協定是由東盟10國于2011年發起構想,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6個對話伙伴國參加,旨在建立一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以此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談判于2012年11月正式啟動,“10+6”國(包括印度)領導人發布《啟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的聯合聲明》。此后8年中,談判經過3次領導人會議、19次部長級會議,28輪正式談判。2019年11月印度決定退出談判。2020年11月15日“10+5”國正式簽署協定。
“RCEP將為中國外貿及相關企業創造公平、透明、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環境。RCEP成員相互實施關稅減讓、開放市場準入、取消影響貿易的壁壘、簡化海關程序等,將進一步降低RCEP區域內的貿易成本,推進貿易便利化,對于區域各國貿易投資增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商務部發言人高峰表示。
協定涵蓋20個章節,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市場準入,也包括貿易便利化、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等大量規則內容。根據協定,各成員均承諾降低關稅、開放市場、減少標準壁壘,整體上相互削減約90%稅目商品的關稅,這無疑將給協定涵蓋區域各國貿易和投資帶來新的機遇和發展潛力。根據國際智庫測算,到2025年,RCEP可望帶動成員國出口增長比基線多10.4%。
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與協定涵蓋成員的貿易額總計達到9.85萬億元,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31.2%;其中出口額總計4.6萬億元,占比26.7%;進口額總計5.25萬億元,占比36.7%。而根據商務部的統計數字,2020年1-9月,中國與其他RCEP成員貿易總額達10550億美元,約占我對外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同期,中國與東盟貿易額4818.1億美元,同比增長5.0%。同期中國對東盟全行業直接投資107.2億美元,同比增長76.6%,東盟對華實際投資金額為54.7億美元,同比增長6.6%。中國與東盟已經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這充分表明中國與東盟合作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有關機構測算,東盟每年至少需要11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以支持未來增長。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必將促使亞太地區形成一體化大市場,促進彼此間貿易和投資規模的擴大,同時帶來區域產業鏈的整合、協同和互補,從而成為推動亞太經濟向高層次發展的新引擎。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認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具有經濟體量大、包容性強等特點。這一巨型自貿區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了北美自貿區美加墨三個國家在 2018 年的經濟總量,同時也超過了歐盟的經濟總量。這一協定的簽署,將形成亞洲、歐洲和北美為核心自由貿易的“三大板塊”和“三足鼎立”格局,對促進全球貿易體系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全球化的在更高層次上發展奠定基礎。
專家認為,這一協定的實施,將使區域成員優勢互補,加快區域一體化融合的步伐。中日韓三國擁有的先進技術優勢,東盟國家廉價的勞動力優勢,澳新兩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等,優勢的互補、疊加必將促進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深度融合,并帶來貿易和投資的持續活躍。這一新型的自貿協定,擁有更大的包容性。比如該協定不僅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議題,也涉及到知識產權、數字貿易、金融、電信等新議題。
由于中國的經濟總量、貿易和投資持續擴大的動能需求,中國在這一自由貿易區域的角色極其重要,不僅是參與者、受益者,更是區域自由貿易和投資的最大推動者。
協定的簽署將進一步優化中國的對外開放外部環境,推動更多中國企業參與亞太市場競爭,有利于促進出口多元化,不斷提升中國企業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
根據RCEP的規定,協定生效需15個成員中至少9個成員批準,其中要至少包括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中至少3個國家。中國政府正在加快完成RCEP生效核準程序,推動協定盡快生效。
通過RCEP新建立了中日自貿關系,將助推中日經貿合作邁上新臺階。截至2019年中國連續12年是日本第一大貨物貿易伙伴國,日本連續4年是中國第二大貨物貿易伙伴國。2019年中日貿易總額達到3150億美元。可以預見,協定簽署將為未來中日貿易和投資帶來新的動能,我國與自貿伙伴的貿易占全部貿易覆蓋率將由目前的27%提升到35%。
全球主流媒體對RCEP簽署一片叫好。新德國網站(ND)發表題為《屬于亞洲的世紀已然到來》文章,并稱RCEP自貿區的形成,預示著世界經濟重心將繼續向亞洲移動。英國《金融時報》在報道中表示,RCEP可能會塑造亞洲貿易的未來。RCEP最大的影響是,可能為亞洲成為一個像歐洲或北美那樣連貫的貿易區邁出了第一步。俄羅斯《側面》周刊網站的文章稱,中國做成了美國沒能做成的事——將亞洲除印度外的大型經濟體凝聚在一起,打造新的地區一體化議程。
在全球化遭受挫折、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簽署無疑是多邊主義的重大勝利,相信各成員會加速推進協定正式實施,讓亞洲沿著自由貿易大道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