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有福,幸福福田。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也是深圳創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決勝”之年。8月22日-8月23日,我跟著“福田有福”網民觀察團,與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絡大V一起,用腳步丈量城區發展程度,用眼睛感受福田在“雙區”建設中的創新舉措與高質量發展路徑,用身體感受這座現代化科技城市的溫度。
這次來深圳,正好趕上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切實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熱度。
觀察團了解了福田正在打造四大中心(國際金融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服務交流中心)的努力以及建設兩大核心引擎(香蜜湖金融中心、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未來布局。
在全球疫情肆虐、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得益于科技創新的內在動力,福田2020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25.76億元,同比增長2.0%,主要經濟指標實現“轉正”。在走訪的企業當中,有的憑借差異化產品定位與金融支持,在疫情期間實現了營收翻番。福田正一步一個腳印,奮力打造世界級灣區的高質量發展標桿城區。
兩天疾走4萬步,用腳步丈量著城區發展的程度。
記得十幾年前我第一次來華強北的時候,華強北確實很繁華,但街道還不太整潔,下雨天地面滿是泥濘。今天再次走訪,這里繁華依舊,卻變得開闊整潔,科技氛圍十足,足見福田對城市建設、創文工作下的“狠功夫”。
近年來,華強北推行創文整改和環境提升并重模式,在文明建設上持續發力,不僅街道面貌煥然一新,而且商圈創文氛圍十足,除了越來越多高水平創新企業不斷入駐,科技藝術節、華強北好聲音等多彩的活動擦亮了“中國電子第一街”的商圈文化招牌。
登上垂直高度為592.5米高的平安金融中心,觸摸到了深圳的高度。
作為廣東第一高樓,世界第四高樓,平安金融中心是福田區打造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的標志性產業群之一。大樓的116層,是高度為547.6米的云際觀光層,這里可以360°鳥瞰深圳四面八方、遠近高低的不同景觀與城市風貌。香港、深圳河、福田口岸、皇崗口岸以及米埔自然保護區等均映入眼簾。
深圳這座城市對人民、對投資者、對孩子們的態度。
一座城市的未來,取決于這座城市對人民所應有的態度。
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主題歌“清官謠”里有句歌詞“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清官謠”里唱的,正是老百姓向往的。政務工作千萬條,為民服務第一條。“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在深圳市最大的住宅小區益田社區,網民觀察團看到了“蜂巢式”的社會服務陣地、兒童議事會、四點半學校等社區服務,如何把以人民為中心落在了實處,如何贏得了人民的肯定與口碑。
深圳為什么能一直疾跑在快車道上,我們在福田找到了答案。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政府、企業和市民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了一個共生生態。作為深圳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核心商務區,福田通過細致入微的政府服務,營造寬松自由而公平的營商環境,成為創新創業的一方熱土。
疫情期間,福田發布了“福企”11條以及惠企新十條等政策為企業紓困解憂。通過貸款優惠與租金減免,許多企業得以復工達產。此外,福田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還建立包括資金、人才、住房、空間、用地、創投基金和配套政策體系,解決資源分散、規則打架等問題。目前,已形成“1+9+N”產業資金政策體系,包括十大門類、160條款、280個項目。
正是因為一直秉持著“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原則,福田聚集了深圳80%的金融機構,創造了近一半的金融產值,世界500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已落戶196家。
在傳統學校里,學生的生活成了“背誦—記憶—練習—考試”這樣枯燥乏味的“機械運動”,課程與教學看得見分數,看得見紀律,看得見管理,卻看不見孩子的童年,看不見孩子的情感,看不見孩子的選擇,看不見孩子的未來……
為此,福田區政府與萬科集團合作,在寸土寸金的的福田市中心共建紅嶺實驗小學,從校園建筑到辦學體制、從管理模式到課程設置都全面創新。
為了與課程與學習方式相匹配,紅嶺實驗小學對學校的學習空間也進行了一個顛覆式的變革,讓紅嶺實驗小學的學習空間從傳統學校千篇一律的“工廠廠房”變革成一個真正屬于兒童的微型城市,一座富有想象力的都市庭園,一片自由自在、可以抵御和消解商品化生產的景觀城市方舟。
通過探究體驗式的學習方式,學生從“知識的儲存者”變成“知識的創造者”,老師變成課程的設計者、孩子學習的陪伴者和引導者。學校以學生為本,用主題探究的方式構建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環境,讓學校真正變成一個看得見孩子童年和未來的地方。
綠色、探索、游歷、兼具啟發性、充足的活動和交往密度、開放與圍合、水平與生長,這些將成為“綠色方舟”的關鍵詞,在紅嶺實驗小學,每一個角落都冒著知識的泡泡,學校里的每一棵樹、每一朵花、都是為教學而生長、為探究而綻放。
這就是深圳,這就是福田。
幸福福田,福田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