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晚,總臺財經節目中心播出的特別節目《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9-2020年)》13萬個樣本,這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民生感受型調查,針對2019-2020年特殊的國際經濟環境,美國頻繁挑起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那么中國百姓生活怎么樣?滿意不滿意?有什么民生訴求?《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9-2020年)》傳遞百姓最真實的生活感受與經濟主張,節目聚焦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民生保障、營商環境、公共服務力、宜居宜業等,貫穿整場數據發布晚會,調查數據表明,人民美好生活指數在上升,上海、長沙、長春、北京、青島、昆明、濟南、海口、深圳、廈門被百姓評選為 “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因數據真實可靠,調查規模空前,為觀察中國經濟社會運行提供了的新視角,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抓手,引發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和熱議。
一、時代發問,人民作答,中國美好生活指數在上升,鼓舞士氣,提振信心
時代出卷,人民作答,本屆大調查以“人民群眾滿不滿意,高不高興”為基礎價值指導,建立了一個適合表達中國人美好生活的可量化的坐標系。指標體系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個一級指標,收入水平、醫療服務、就業環境、教育質量、城市形象、治安狀況、社會風氣等21項二級指標構成。調查方式是通過郵遞員入戶發放問卷和航空公司機上發放問卷,共13萬個樣本,這是目前全球最大規模的民生感受型調查。
大調查讓普通百姓有話語權,用自己的生活感受為美好生活打分。這種數據化衡量方式讓人民至上的理念在這項調查活動中得到科學精準的實踐和貫徹。
盡管2019-2020年特殊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國經濟運行面臨巨大挑戰,百姓經濟生活也受到一定影響,但是根據大調查結果分析,2019-2020年度中國美好生活指數為104.67,比2018-2019年度上升了1.92。大調查美好生活指數模型將100定為百姓生活滿意度基準線,104.67這個數字意味著中國人整體生活感受處于一個相對滿意的狀態,正在向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
二、隆重揭曉“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大美中國綠色發展深得百姓人心。
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深入推進,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宜居環境正在不斷提升人們的美好生活感受,對城市形象、公園綠地、水和空氣質量這幾項的滿意度,不同層級城市間的差距在縮小,二三線城市對水和空氣質量、城市形象的滿意度開始超過一線城市。
在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醫療服務、養老服務領域,一線城市的認可度略高于二三線城市,而在教育質量方面,三線城市滿意度提升較快,成為美好生活加分項。
社會救助在這次城市滿意度調查中處在第二梯隊。其中,一線城市的社會救助滿意度最高,作為實現城市現代化治理和社會公平非常重要的手段,二三線城市在社會救助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窗口,他們的服務意識和辦事效率如何,也是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強烈需求,從城市類型看,一線城市對這兩項的滿意度均高于三線城市。
2019-2020年度“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單,上海、長沙、長春、北京、青島、昆明、濟南、海口、深圳、廈門上榜。
大調查同時顯示,合肥、青島、昆明、海口、廈門這五座城市成為18-35歲年輕人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城市,而長沙、長春、重慶、濟南、深圳這五座城市成為36-59歲熟齡群體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城市。
在榜單揭曉的同時,大調查還為美好生活城市進行了數據畫像,展現出它們各自鮮明的亮點。
北京和上海作為超大城市表現出了全面發展的水平,各項指標滿意度比較均衡,醫療服務和就業環境等民生領域的滿意度成為了重要的加分項;長沙、昆明和海口已經連續兩次榮登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單,更多的休閑時間,更多的公園綠地,更豐富的文化服務提升了人們的幸福感;長春、深圳、濟南、廈門分別摘得幾個單項指標第一,集中在城市形象、政府服務意識、教育質量和社會風氣這些方面。
數據化的表達讓活色生香的美好生活在城市間引發更多共鳴,人們在大數據中進行對比、參照,發現各自不一樣的美好。
三、獨特的數據發現 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抓手,為觀察經濟社會運行提供新視角。
大調查呈現的,是一種獨特的感受型數據,是民意的數據化表達。大調查發現,從綜合數據來看,人們普遍對水和空氣質量、治安狀況、醫療服務、教育質量、公園綠地的滿意度較高。
從21個二級指標來看,人們對互聯網治理、食品安全、包容不排外和社會風氣這些方面還有很多期待。其中互聯網治理的美好生活指數最低,只有0.99,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
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揭曉后,各城市官方媒體分別以《人民閱卷,為上海城市生活亮出滿意分》、《上海入選“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這幾項指標的滿意度高于全國均值》、《深圳入選“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市民最滿意這幾項》、《是這些讓深圳人“幸福感滿滿”》、《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解讀“幸福密碼”看幸福感如何“爆棚”》等為標題,在頭版顯著位置,播出、刊發了相關消息。
青島、長春、長沙、海口、廈門五個城市的市長、副市長接受了采訪,他們紛紛表示這個結果是城市百姓用自己的感受為美好生活打分,更是政府工作的一個成績單,為政府檢視和改進自己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上榜的美好生活城市紛紛反饋,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政府的奮斗目標,他們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是衡量政府工作的最高標準。希望進一步了解各自城市的詳細民生數據,把大調查的數據作為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治理能力的強有力抓手。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是一個有著14年歷史的品牌調查活動,伴隨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個五年規劃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大調查不斷匯聚民心,累計民生基礎數據,傳遞百姓最真實的生活感受與經濟主張。
精準的數據感受到了中國美好生活建設的進程,探察到了百姓對哪些方面滿意,對哪些還充滿期待。《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發現,2019年排在百姓家庭期待改善問題前三位的是收入、住房和子女教育,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子女教育,回看大調查十年數據,這一選項基本處在第五位,明顯提升。
四、增加短視頻調查的新手段,打造現象級熱門話題,反響強烈。
《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9-2020年)本屆在線上增加短視頻調查的新手段,發動更廣泛的百姓,記錄大家的美好生活片段,為自己的城市拉票,掀起爆款視頻潮,打造新的熱門話題。
各大城市媒體多渠道、多系列、多角度進行了報道,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感受性調查發現迅速占據了十大城市廣播、電視、報紙、新媒體“兩微一端”的頭版頭條,引發一撥“刷屏”熱潮。
央視財經、央視網、央視新聞、央視頻、鳳凰網、抖音、今日頭條20多家直播平臺在線觀看量達906.2萬。抖音短視頻點擊率累計達38.4億。
新浪微博#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話題詞閱讀量達2.2億,登上微博熱搜榜第八位;話題詞#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閱讀量為5149.7萬,網友們紛紛為美好生活城市打call。
上海、深圳、海口等城市紛紛點亮了地標建筑,投放廣場、機場和公交車數萬塊屏幕,第一時間發布喜訊,讓市民共同分享作為十大美好生活城市的自豪感和認同感,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
學習強國北京、上海、湖南、云南等省市平臺紛紛開辟“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專題區,引發網友熱議和轉發。
總臺財經節目中心《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深刻詮釋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真摯厚重的人民情懷,把鏡頭對準人民,真實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傳遞百姓最真實的生活感受與經濟主張,特別是節目反映的對城市治理能力和社會服務滿意度的提升,鼓舞士氣,提振信心,在全社會產生了強烈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