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形勢仍然復雜嚴峻,經濟發展不穩定因素增多。面對不斷變化的內外部環境,堅定信心久久為功,落實落細“六穩”“六保”工作部署是關鍵所在。
“六穩”是穩定經濟基本盤,是經濟戰略。“六保”是保障基本民生,是底線任務。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只有守住“保”的底線、筑牢“穩”的基礎,進而才能實現以保促穩、穩中求進。鐵路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新基建”的重要領域,鐵路建設投資規模大、產業鏈條長,通常被認為是拉動經濟增長最好的“火車頭”。據統計,每投資1億元鐵路,可拉動2.6億元GDP,帶來8000個就業崗位,還可以推動高端裝備制造、信息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顯而易見,擴大鐵路投資規模,對落實中央“六穩”“六保”要求,有效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更具特殊重要意義。今年上半年,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58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國家鐵路基建投資完成2451億元,同比增長3.7%。截至7月1日,鐵路新線開通1178公里,其中高鐵605公里。疫情影響之下,國鐵集團努力克服專業技術和施工人員不足、原材料供應困難、進場道路不暢等多種困難,加大鐵路建設組織力度,超額完成鐵路投資目標任務,無疑是抓“六穩”促“六保”的最好踐行,也為下半年經濟“回暖”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關鍵之年,疫情來襲,給經濟發展帶來嚴重沖擊,波及各行各業,鐵路也不例外。今年一季度,鐵路投資僅完成799億元,同比下降21%。二季度,落實中央復工復產及“六穩”“六保”決策部署,國鐵集團調增了鐵路投資計劃,加大了在建工程組織實施力度,完成投資2459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基建投資完成1797億元,同比增長16.4%,在超額完成投資計劃的同時,補上了一季度投資的虧欠,實現了鐵路投資的逆勢增長。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鐵路以實際行動跑起經濟發展加速度,為社會經濟加油助力,也點燃了人們共克時難,奪取最后勝利的堅定信心。
堅持疫情防控與加快鐵路建設雙推進,是實現鐵路投資逆勢增長的重要舉措。今年上半年,國鐵集團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優先安排川藏鐵路、沿江高鐵、西寧至成都鐵路等重點項目前期工作,保證了前期工作進展和質量;鄭州至濟南高鐵山東段、上海至蘇州至湖州鐵路、阿克蘇至阿拉爾鐵路等12個項目順利開工建設;拉薩至林芝鐵路、北京至沈陽高鐵京冀段、太原至焦作高鐵等在建項目取得重大進展。商合杭高鐵合肥至湖州段、上海至蘇州至南通的滬蘇通鐵路、喀左至赤峰高鐵等6條鐵路新線按期開通運營。在經濟最需要提振的關鍵時刻,鐵路投資的“重拳”恰似“雪中之炭”,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當然,鐵路建設投資超額完成目標并不意味著可以放慢步伐。一方面,我國高鐵網絡發展不平衡,起步較晚的中西部地區仍需重點補短板;另一方面,隨著城鎮化發展進入下半場,“八縱八橫”主干道建設完成后,連接都市圈、城市群的城際鐵路、市域鐵路這些“毛細血管”的建設也要跟上。下半年,銀川至西安高鐵、北京至雄安新區城際鐵路河北段、合肥至安慶高鐵、淮安至鎮江鐵路等一批重點項目正有序推進,建成后又能給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征途上,“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鐵路篇章將會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