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意見》指出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數據這五個要素領域的改革方向,這意味著長三角協同發展將迎來新一輪風口。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對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上海、浙江、江蘇及安徽亦先后出臺了長三角一體化實施方案。長三角協同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強聯合,在這次新一輪要素市場化配置的背景下,長三角協同發展就是要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科創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
一是建立要素市場化配置的統一規則與體系。第一,健全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政策協同機制,提高政策統一性、規則一致性和執行協同性。比如,在企業登記、土地管理、環境保護、投融資、財稅分享、人力資源管理、公共服務等政策領域建立政府間協商機制,根據達成一致的意見形成協同方案,由各區各級政府依據協同方案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第二,建立要素市場化配置統一管理制度。加強長三角標準領域合作,加快推進標準互認,按照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要求探索建立區域一體化標準體系。協同建立長三角區域標準化聯合組織,負責區域統一標準的立項、發布、實施、評價和監督。推進地區間標準互認和采信,實現區域內重點標準目錄、具體標準制定、標準實施監管三協同,建立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區域協同標準體系。
二是促進要素市場一體化。第一,建立統一土地市場。推動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用好跨省補充耕地國家統籌機制。第二,共建統一開放人力資源市場。加強人力資源協作,加強面向高層次人才的協同管理,探索建立戶口不遷、關系不轉、身份不變、雙向選擇、能出能進的人才柔性流動機制。第三,加強各類資本市場分工協作。加快金融領域協同改革和創新,促進資本跨區域有序自由流動。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依法擴大發行企業等各類債券,推動建立統一的抵押質押制度,共建金融風險監測防控體系。第四,完善跨區域產權交易市場。推進現有各類產權交易市場聯網交易,推動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互聯共享,建立統一信息發布和披露制度,形成長三角產權交易共同市場。第五,建立同一的大數據服務平臺。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加快推動各地區各部門間數據共享交換;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探索建立統一規范的數據管理制度,共同構建農業、工業、交通、教育、城市管理、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規范化數據開發利用場景。
三是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多層次多領域合作機制。第一,建立健全重點領域合作機制。加強地方立法、政務服務等領域的合作,形成有效的合作體制機制,全面提升合作水平,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法規支撐和保障。第二,建立各類市場主體協同聯動機制。進一步釋放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鼓勵行業組織、商會、產學研聯盟等開展多領域跨區域合作,形成協同推進一體化發展合力。第三,建立區域間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制。發揮區域協調機制作用,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探索建立跨區域產業轉移、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合作的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調動政府和市場主體積極性。探索建立區域互利共贏的稅收利益分享機制和征管協調機制,促進公平競爭。探索建立區域投資、稅收等利益爭端處理機制,形成有利于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的良好環境。
在當前,要加快推進長三角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提升長三角整體發展水平、創新效率和吸引力,調動各類改革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打造長三角創新特區,推動科創走廊和合作示范區建設,提高長三角創新的密度、高度、濃度和社會支持度,加快形成長三角一體化協同發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