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使全球經濟遭受嚴重沖擊,短期影響導致經濟增速下降、市場恐慌加劇、金融風險增大,也給中國經濟帶來諸多挑戰,中長期預測其負面影響不可低估。但必須看到疫情對中國全年經濟增長的影響將在可控范圍,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發生轉變,預計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勢頭將更為明顯和強勁。
疫情凸顯中國制造業供應鏈樞紐地位
建國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制造業持續快速發展,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門類最全、配套最完備的制造業體系,2019年總產值占據世界總值的35%左右,2010年中國制造業在世界占比19.8%,超過美國。2019年,中國GDP總量實現100萬億元人民幣,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推算,中國的制造業生產每減少100億美元,海外的生產和銷售就被拉低67億美元,韓國、日本和美國受到的影響尤其大,有力證明了中國已牢牢占據世界制造業供應鏈的樞紐地位。受疫情大流行影響,我國經濟雖然受到了較大沖擊,但生產能力未受到根本影響,多年積累的物質基礎雄厚,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依然明顯。1—2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1.5萬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3萬億元。
經濟規模依然可觀,自我修復能力強
當前疫情的大流行,也給中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預計前二個月增速會急劇下滑,從三月份中旬起會初現復蘇。目前,疫情在中國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中國全面恢復生產流通,。
此外,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的緣由,除完善的工業體系外,還有綜合的優勢。主要有:一是超大規模的國內消費市場蘊含強大發展動力。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萬億元, 國內旅游市場已全面復蘇,有望在疫情結束出現消費回補甚至報復性反彈;二是疫情沒有傷及“筋骨”,經濟和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為做好疫情防控,防護物資生產能力迅速擴張,在短時間內滿足了快速攀升的應急需求。其中1—2月份,口罩、酒精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27.5%和15.6%,并帶動相關產業迅速發展;三是新經濟新動能較快成長??箵粢咔槠陂g,線上消費和智能經濟爆發式增長,對沖了部分負面影響,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拓了新空間。1—2月份,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同比增長3%;2月份快遞業務量完成27.7億件,同比增長0.2%。一些產品逆勢增長,生鮮電商、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等新模式新服務快速擴張。
出臺多種宏觀調控政策,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
疫情在全球蔓延,對世界經濟和我國發展影響是深遠的,必須從世界格局深刻變化的戰略高度看待和謀劃應對之策。要加強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有序推動外貿龍頭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3月20日,中國外交部宣布向82個國家國際組織提供援助。
多種的政策調控手段使中國經濟具備抗風險的底氣。一是擁有厚實的家底,外匯儲備規模超3萬億美元,糧食產量連續多年保持1.2萬億斤以上,各項物資儲備日益豐富;二是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較高的政策舉措,通過階段性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助力小微企業解憂紓困。初步估算,減免政策舉措預計可減輕企業負擔8000億元以上;三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央行等金融機構實施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和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引導市場利率下行,支持疫情防控物資保供、農業和企業復工復產;四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突出民生支出和減稅降費。1—2月份,衛生健康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節能環保支出分別增長22.7%、2.5%和3.4%,凸顯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進一步堅定了深化改革發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