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頁頁摁滿紅手印的請戰書,一聲聲鏗鏘有力的誓言……軍隊前方協調指揮組組長、軍委后勤保障部負責人說,在這次抗擊疫情戰斗中,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部署,沖鋒在前,吃苦在前,為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出了貢獻。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報道——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數百名黨員在抗疫一線當先鋒打頭陣
解放軍報武漢2月9日電 記者孫興維、通訊員白子玄報道:一頁頁摁滿紅手印的請戰書,一聲聲鏗鏘有力的誓言……軍隊前方協調指揮組組長、軍委后勤保障部負責人說,在這次抗擊疫情戰斗中,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決策部署,沖鋒在前,吃苦在前,為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出了貢獻。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醫療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黨員先鋒崗”“黨員突擊隊”“火線入黨”等形式,帶領廣大醫護人員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當先鋒打頭陣,讓黨旗在疫情防控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哪里有險情、災情,哪里最困難、最艱苦,哪里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在前期醫療隊支援武漢3家醫院抗擊疫情時,為第一時間接診更多病人,在病房改造、流程設計、救治護理等方面,共產黨員身先士卒、沖在一線,第一批進病房、第一批進“紅區”的全是黨員。
“我是黨員,就要敢擔當。”采集鼻咽拭子核酸檢測是一項風險性極高的操作,護士羅妮憑借在感染科工作多年的經驗,主動承擔重任,把困難留給自己。連日來,隊員范珊紅和隊友就像“偵察兵”一樣穿梭在火神山醫院的每個角落,確保任何環節不疏漏。這幾天,火神山醫院接診中心主任李奕鑫忙得團團轉,很少準點吃飯。“醫院剛運轉千頭萬緒,作為黨員就應該多干點。”他說。
火神山醫院
“哪里最忙,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解放軍報記者 孫興維 特約記者 陳曉霞 通訊員 柯磊
2月8日23時,火神山醫院病房燈火通明。護理部副主任宋彩萍帶著隊員打掃完病區,開始一遍遍梳理救治流程,為收治新一批患者做準備。回到宿舍,已是9日凌晨。宋彩萍顧不上休息,拿出隨身攜帶的小本,羅列接下來要干的工作。
這樣的場景,是宋彩萍到武漢后的工作常態。“哪里最忙,哪里就有她的身影。”隊員張麗敏說。
到達武漢后的前4天,宋彩萍的睡眠時間嚴重不足。“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根本沒時間睡,就算有時間也睡不著,腦子里全是事兒。”她說。
為了把金銀潭醫院普通病房改造成傳染病用房,宋彩萍帶著幾名曾跟她一起奮戰在抗擊埃博拉病毒一線的醫護人員,爭分奪秒,研究病區結構,繪制傳染病防護的流程路線圖。為了讓區域劃分和進出路線更加科學,宋彩萍反復比較修改,小小的一張圖紙改了十幾遍。在她的帶領下,醫療隊不到24小時就完成了改造任務,為及時收治患者贏得了寶貴時間。
“她讓我變得更勇敢。”第一批進入金銀潭醫院的隊員白秀梅說,“宋姐姐把在抗擊埃博拉病毒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教給我們,消除了我對傳染病的恐懼,我主動申請第一批進病房。”為了能進入火神山醫院重癥監護室,護士何曉麗、陳贏把頭發剪得短短的,主動請戰,她們說:“有宋姐姐在,我們不怕。”
一聲“宋姐姐”,喊出了宋彩萍在護理隊伍中的感召力。那天,醫療隊為10名預備黨員舉行入黨儀式,宋彩萍帶領他們面對黨旗莊嚴宣誓。
(解放軍報武漢2月9日電)
武警湖北總隊醫院
“我黨齡最長,讓我來”
■祁武輝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張鵬飛 記者 陳國全
“謝謝你們!謝謝你們的精心救護!”2月9日上午,在武警湖北總隊醫院重癥區,患者老夏一眼就認出了身著防護服的衛生防疫科主任醫師黃團新。他躺在病床上連聲稱謝,緩緩舉起右手,敬了一個軍禮。
老夏剛就診時,高燒不退、咳嗽不止,血氧飽和度等多項指標異常,經過黃團新和同事們的治療護理,病情有所好轉,最近兩天,體溫恢復正常,笑容也慢慢回到了他的臉上。
“今天胃口怎么樣?有啥不舒服的地方?”在重癥病區,每到一名患者病床前,黃團新一邊查看病人的病歷資料,一邊熱心地與患者交流。
從1月13日開始,醫院衛生防疫科收治第一例疑似病人以來,黃團新和同事們一直戰斗在抗擊疫情一線,面對疫情壓力,他們持續高強度工作已近一個月時間。
“武漢是我們的家園,抗擊疫情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已經58歲的黃團新語氣堅定。
在武漢,黃團新曾參加長江抗洪、抗擊非典等多次重大任務,這個有著34年黨齡的老黨員,每次面臨重大任務考驗,都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
“我黨齡最長,讓我來!”1月21日,隨著疫情快速進展,需要開設新的隔離治療病區,黃團新主動請纓住進病區,把80多歲的父母托付給已經退休的妻子。
衛生防疫科4名醫生和13名護士紛紛遞交請戰書,大家請戰的理由只有一個:“我是一名共產黨員。”
(解放軍報武漢2月9日電)
駐鄂部隊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
“我要像他們那樣去戰斗”
■解放軍報記者 高立英 通訊員 羅靈
2月9日11時30分,一輛載滿物資的綠色軍用卡車,緩緩駛進火神山醫院。車一停穩,兩名身著白色防護服的駐鄂部隊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隊員跳下車來。
今天是21歲的曾珍禎第二次為火神山醫院運送物資。和他一起執行任務的是黨員、四級軍士長張學潮。
當時正趕上施工人員吃午飯,卸貨的人手不夠,張學潮就帶著曾珍禎一起搬。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口罩,從上午10時出發去裝載物資到現在,曾珍禎一路悶得喘不過氣來。
看到張學潮全力搬著物資,曾珍禎也咬牙堅持著。在一次次任務的歷練中,在身邊一個個榜樣的帶動下,曾珍禎覺得自己離黨組織又近了一步——8日中午,他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曾珍禎的父親也是一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生。作為一名鄉鎮衛生院負責人,父親肩上的擔子很重。前些天,母親在電話中告訴他,父親幾乎每天都是凌晨兩三點才回家。
元宵節那天,曾珍禎給父親打去電話。電話那頭,父親說:“30年前,我一入伍就趕上了駐地地震。當時,我第一個報名參加搶險突擊隊,火線入了黨!保家衛國是軍人的天職,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我們都得往前沖。”
曾珍禎深受觸動,他不禁想起幾天前的一場“硬仗”——
2月3日晚,運輸隊臨時接到緊急任務,要協助武漢市改造“方艙醫院”。同車的黨員、上士梁會宏帶著他,晝夜奮戰十幾個小時,將物資運抵洪山體育館。
曾珍禎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要像父輩和身邊的黨員骨干一樣,把敢打硬仗、沖鋒在前的精神傳承下來,我要像他們那樣去戰斗,請組織考驗我。”
(解放軍報武漢2月9日電)
聯勤保障部隊某倉庫
“越是關鍵時刻,越要挺身而出”
■解放軍報記者 賴瑜鴻 通訊員 梁乾坤 王均波
“隊長,去火神山醫院的路線我熟,還是我去吧!”2月6日晚,剛運送物資歸來的聯勤保障部隊某倉庫警衛勤務連三班副班長史在峰,再次主動請戰。
1月29日中午,史在峰把一批醫療物資運送到某醫院后,還沒來得及吃飯,就接到赴武漢火車站接收物資的緊急命令。然而,此時距列車到站僅剩15分鐘,他趕緊出發,終于在列車進站前1分鐘到達站臺。
“物資運送早點到達,醫護人員就多一分防護,想到我的付出能幫助奮戰在抗疫最前線的醫務工作者時,我感覺特別光榮。”史在峰說。
“作為黨員,越是關鍵時刻,越要挺身而出。”這是記者在該倉庫采訪時,聽到黨員骨干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史在峰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在他的帶動下,班里6名黨員紛紛請戰,加入“物資運輸黨員突擊隊”。
“同志們,這次物資保障任務重,所有黨員跟我走……”元宵節夜里,借著車燈的亮光,保障二隊教導員田野簡單動員后,率先跳上頭車,帶著裝滿物資的車隊駛向夜色中。
黨員骨干當先鋒、打頭陣,部隊士氣更高昂。田野帶領的保障二隊駐守武漢城區,周邊小區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外出執行任務有被感染的風險,但每次安排任務,他們從不推托。
隨著戰“疫”的持續,各地援漢的物資越來越多,倉庫助理員紀志玉十分忙碌。每天,他都要按指揮員要求對接幾十個單位的業務,各方打來的物資求助電話更是數不清。
2月2日,紀志玉接上級命令帶領戰友赴武昌火車站接收物資。期間,接到某醫院急需防護服的求助電話后,他一邊電話指揮保管員備貨,一邊指揮官兵加快物資接收,再火速趕回單位組織防護服發放,解了醫院的燃眉之急。
(解放軍報武漢2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