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經過10多個晝夜的奮戰,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展驗收并逐步移交,目前首批醫療人員已經集結完畢,隨后將承擔救治任務。
武漢雷神山醫院從1月26日開始施工建設,工期短,任務重,逾萬人的建設隊伍日夜兼程,抓緊施工,用勇氣、智慧與汗水創造奇跡。
中建五局一些參與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者的故事,很溫暖。
一、代春燕:90后“女漢子”的請戰宣言
“本人無配偶、無子女、非獨生,1997年生,抵抗力強,人在長沙隨時可以出發!”這是代春燕的請戰宣言。
她是中建五局三公司此次派出的隨隊醫療小組成員,在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擔負起了近400人的醫療保障工作。一個醫用口罩、一個安全帽、一身反光服,這就是代春燕的全部防護裝備。
每天,她所在的醫療小組要負責102間房屋、5輛大巴250余個座位的消毒、近400名工友的體溫監測、1200余個口罩的發放、7.5萬平方米的流動體溫抽檢。工人下班安全抵達宿舍區了,他們還得給大巴進行全面消毒。
每天與消毒液做伴,代春燕的雙手早已被灼傷,都說手是女孩子的第二張臉,她卻毫不在乎地打趣道:“這算什么,那么多工人在施工一線,這雙手可得保護好他們。”
二、孫振華:曾經戰“非典”,今再戰“新冠”
2003年,非典暴發,彼時工作還不滿五年的孫振華,跟一同奔赴前線的中建五局同伴們創造了7天7夜完成“常規需要3個月”才能完成的建設速度,搭建交付超10000平方米安置房。
17年后,2020年1月31日,在得知武漢雷神山醫院項目建設需要支援時,孫振華二話不說又主動請纓赴前線再戰。
5天內要完成兩棟醫護區宿舍內的水、電、風、空調等全部機電安裝工作,難度可想而知。作為中建五局三公司武漢雷神山機電安裝工程現場總指揮、臨時黨支部書記,孫振華卻始終保持著高昂的熱情。每天最早到現場,最晚離開,一天要接聽100多個電話,三餐不離盒飯,全天奔走協調,始終堅守現場,確保400余人的大團隊保持高效運轉的節奏。
三、羅海:瞞著父母走上戰“疫”前線
“羅海,你的微信步數怎么變成幾萬步了?”
“我在家跑步呢,爸……”
剛掛掉父親的電話,羅海手機里又傳來了母親急切的詢問,“海海,你今天不會是出門了吧?怎么走了那么多步啊?”
2月6日,是羅海來到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的第六天,他不敢告訴遠在湖南漢壽的父母,就是怕他們擔心,沒有想到微信步數險些讓他露餡。
羅海是中建五局三公司醫療保障樓施工組副組長,要負責人員、材料的調度,人手緊張時,也要充當水電通風施工員。工地上24小時不停工兩班倒,他每天至少有12個小時待在工地上,走路的步數動不動就超2萬步。
工地上的艱難、風險,他都不敢跟家里人說,就怕老人家擔心。“我現在都不敢給爸媽打電話,等我回家的時候再說吧,現在這里需要我。”
四、曾傳榮:脫皮、過敏,每天汗濕幾雙膠手套
武漢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要在超乎常人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內完成,現場施工人員多的時候達到幾千人,而且每一個人都要身兼數職。
曾傳榮,中建五局安裝公司一名普通的安全管理員,他不僅要負責現場的安全施工管理,還要做好現場的材料管理工作。而由于現場場地極其有限,穿插施工極多,原本有限的施工空間被擠得滿滿當當,施工材料根本不可能就地安放,他和同事們只能徒手運輸材料。
一天下來,為了衛生防護而帶的膠手套要汗濕幾雙。他說:“我這還不算什么,有的人皮膚過敏,脫下膠手套,手背上全是紅疹子,有的人的手甚至都脫皮了。很艱苦、很累,但這個時候,我們不能退縮,因為還有很多確診病人焦急地盼望著醫院快點建設好,入院治療?!?/p>
五、謝敏:我留下來,總可以做點什么
“我是武漢的女婿,武漢也是家?!敝薪ㄎ寰滞聊竟镜闹x敏36年從未與父親分開過春節,今年是頭一次,萬般情緒縈繞謝敏心頭。
“我在武漢工作了15年,留下來,總可以為這座城市做點什么?!敝x敏感慨道。
1月30日,謝敏得知雷神山醫院大量缺少焊接工人,他臨時組建了一支11人的專業焊工團隊援建雷神山醫院;2月1日,中建五局進駐雷神山進行機電安裝作業,謝敏主動承擔了后勤保障任務;2月3日,謝敏臨危受命,為火神山醫院建設聯系援建人員,做好實名登記,檢查身體狀態,給工人交底;2月7日,他又去參與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改造施工,攜手兄弟單位一同為打贏武漢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愛與希望比病毒更強大,謝敏堅信這場不能輸的戰役我們一定能打贏。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胡信松 劉重 張靜 馬彬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