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世界銀行在北京發布了《中國經濟簡報:周期性風險與結構性改革要務》。報告認為,中國經濟在實際可支配收入強勁增長的支撐下仍保持相對韌性,較為寬松的政策態勢幫助緩解了部分影響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報告預測,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1%,無獨有偶,在這之前亞洲開發銀行預測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也為6.1%。事實再一次證明,中國經濟不愧是世界經濟的動力之源和穩定之錨,顯現了中國經濟仍具有韌性。
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繼續保持穩中向好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1月份多項宏觀經濟數據表明,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度擴大總需求等政策作用下,在企業等市場主體的努力下,國民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積極變化累積增多,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一是工業生產穩中有升,企業效益持續好轉。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增速比上月加快0.1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期持平;二是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民間投資延續企穩態勢。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38548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與1-10月份持平;三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小幅回落,商品房待售面積繼續減少。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3387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5.2個百分點;四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小幅回落,商品房待售面積繼續減少。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3387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5.2個百分點;五是市場銷售增速加快,消費升級類商品增勢較好。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95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增速比上月加快0.8個百分點;六是居民消費價格漲勢溫和,工業生產者價格漲幅擴大。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漲幅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七是出口由降轉升,進口增速加快。11月份,進出口總額23467億元,同比增長8.9%。其中,出口13224億元,增長5.9%,上月為下降3.4%;進口10243億元,增長13.0%,增速比上月加快9.8個百分點。進出口相抵,順差2981億元。
從2019年從經濟社會發展各宏觀層面看,主要指標符合預期,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精準脫貧成效顯著,就業形勢基本穩定,經濟結構繼續優化,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就。特別是有效應對和防范化解了各種風險挑戰,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大局穩定,人心凝聚,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中國仍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
在2019年的中國經濟發展中,通過四個方面的卓越實踐既收到了全方位經濟發展的顯著成效,也得到了實踐的反復檢驗,進而升華為指引中國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認識:一是全黨全國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于宏觀調控全過程;二是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加強全局觀念,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三是善于通過改革破除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讓各類市場主體在科技創新和國內國際市場競爭的第一線奮勇拼搏;四是強化風險意識,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正是在世界經濟整體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仍保持住了中高速增長;在世界貿易增速持續下降的情況下,中國前11個月外貿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4%;1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重新回到擴張區間;在全球資本流動規模萎縮的情況下,中國前三季度實際使用外資同比仍增長6.5%。為此,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曾多次警示世界經濟下行的風險,但都不約而同表示,中國仍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
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風險,主要來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世界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征更趨明顯,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源于主要發達經濟體,尤其是歐洲部分國家經濟放緩幅度超過預期,以及全球貿易和投資疲軟。世行預計,中國經濟增速2020年為5.9%,2021年5.8%。亞洲開發銀行預計中國經濟增速2020年為5.8%,如果美國和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加速。中國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2019年12月19日在京發布最新經濟展望報告稱,中國經濟仍顯韌性,預計2020年GDP增速可能小幅放緩到6%左右,保持中高速增長,順利完成翻兩番目標。
最近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當今的中國經濟形勢做出了“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準確研判。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到“四個堅持”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一個統籌”即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宏觀政策層面必須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于宏觀調控全過程,為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和“十四五”開局,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