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歷史上就是藏金聚寶的資源富地,是一個給人以遐想與現實吻合的美麗名城。前不久,筆者有機會作為第三方專家評估組組長,應邀對白銀市全面落實中央和省深化改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工作了進行全面評估。通過聽取匯報、座談交流、個別訪談、查閱臺賬、問卷調查、實地察看等形式,不僅對白銀市經濟快速發展,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經驗留下深刻印象,更是對青山綠水的美麗白銀感到驚奇贊嘆,一踏上白銀的土地,仿佛置身于美麗的人間秋色中,一改筆者對重工業城市的傳統觀念。
共和國的聚寶盆、有色工業的搖籃
白銀就是充滿一個神奇的富饒土地,黃河與大漠在這里聚首,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在這里交融。據勘探:白銀境內已發現的各類礦產多達45種,其中煤炭儲量16億噸、凹凸棒資源探明儲量50億噸、陶土儲量40億噸,是國家級地質找礦整裝勘察區。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建成白銀公司、銀光公司、靖煤集團、甘肅稀土公司等大中型企業,從驚天一爆到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如今已建立起完備多元的現代工業體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新中國有色工業的搖籃,白銀為共和國的工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曾創造了銅產量、產值、利稅連續18年全國第一的輝煌。
作為白銀享譽全國的工業重地的白銀,已具有年產各類有色金屬68萬噸、稀土12萬噸、煤炭1400萬噸的生產能力,發電裝機容量573萬千瓦,是國家規模最大的多品種有色金屬工業基地之一和西部重要的新型化工能源基地。白銀作為蘭白科技改革試驗區和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域,建成國家級高新區1個、省級開發區5個,開啟了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轉型之路,“一區六園”已成為白銀后續發力的“引擎”,科技創新對白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52%。
“三城同創”,有色綠色齊頭并進
白銀是黃河流域和內陸河流域的結合部,是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生態交匯處,特別是地處黃土高原和騰格里沙漠的交界地帶,在構筑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中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多年來,白銀市歷屆市委市府立足甘肅中部生態屏障的特殊生態地位,樹立“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理念,提出“北御風沙、南保水土、中建黃河綠洲”的生態建設思路,自我加壓,圍繞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三城同創”,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
近年來,白銀市提出“北御風沙、南保水土、中建黃河綠洲”的生態建設思路,著力打造北部防風固沙生態屏障、南部水土保持生態屏障和沿黃綠色生態產業帶、金溝河等通黃河道觀光綠化帶、重點道路生態綠化帶,推動形成“兩屏三帶”生態保障格局。目前,每年完成造林綠化30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13.56%,在城市周圍形成了生態包圍圈。白銀已建成的八大公園、九大生態片區,盡顯生態宜居城市品位,花街北京路、金嶺生態健身公園等成為白銀城市新地標。同時,白銀市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按照每年20%的進度加快推進。
富有想象力的白銀正走向世界
歷史上的白銀,正如其名一樣,充滿著神奇和魅力,黃河、綠洲與沙漠同在,長城、石窟與森林共存。白銀境內有伏羲、女媧的傳說,有大禹治水的遺跡,有原始文明的彩陶和石器,有見證各民族紛爭和交融的長城,有絲綢之路的渡口,有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的圣地,有震驚世界的露天礦大爆破,有見證共和國傳統工業發展的輝煌。絲綢之路與九曲黃河在白銀交匯,寫就了恢宏歷史和燦爛文化。2018年4月,白銀入選“2018暢游中國100城”,同年12月7日,入選2018魅力中國城。
如今,碧水青山的白銀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到300天以上,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使白銀正成為西部絢麗多彩的旅游勝地。黃河風情游、紅色教育游、工礦文明游、生態休閑游等四條精品旅游線路,精彩紛呈、特色獨具。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景園被納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會寧被列為全國“紅色旅游城市”。首屈一指的老龍灣黃河石林是集石林、黃河、戈壁、沙漠、綠洲為一體,被稱為中華奇觀,與云南石林齊名,是一處獨具豐韻的旅游景觀。《大敦煌》、《神話》、《天下糧倉》、《驚天傳奇》等電影、電視劇曾在此拍攝,更使黃河石林名揚天下,已被《紐約時報》評為“2018全球必去的52個目的地”之一,古代絲綢之路上的明珠——白銀宛如窈窕淑女已掀開面紗正向中外游客款款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