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以下簡稱五峰縣)位于鄂西南邊陲,是一個典型的老少邊山窮民族自治縣,有人用一杯“土涼茶”來形容五峰縣,即全縣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比84.77%;氣候涼爽,常年平均氣溫17℃;是世界茶旅之鄉,中國茶旅大會·五峰永久會址地。近年來,五峰縣堅持把健康促進作為衛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抓手,將健康促進與健康扶貧工作深度融合,群眾健康素養水平明顯提升。
讓每個家庭都有健康明白人
五峰縣是山大人稀的貧困縣,貧困人口因病致貧比例較大,群眾健康觀念不強。因此,五峰縣著力培養健康明白人,以此增強群眾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結合健康扶貧工作,按照“一戶一張宣傳畫、一村一個宣傳欄、一組一場屋場會”(屋場會,是針對五峰山大人稀,群眾參與難度比較大的現實情況,將健康促進的服務范圍劃小,以農村居民集中居住區域為單位,召開群眾會議進行健康服務的工作模式),抽調縣鄉村200多名醫務人員,組建了96個健康扶貧工作隊,召開387場健康宣教屋場會,近10萬人享受到健康體檢、健康教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同時,在電視廣播開設專欄、村村通大喇叭播放音頻資料、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推送健康知識、開展健康教育進學校、進機關、進企業等活動,確保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健康明白人。另外,五峰縣還提出了“健康教育從娃娃抓起”的工作理念,對全縣青少年兒童開展近視眼篩查工作,目前,已完成7000多名青少年兒童的篩查;在學校開設營養健康課、普及獨具地方特色的撒葉兒嗬、九子鞭、擺手舞等民族文化健身項目,既傳承了民族文化,又取得了健康教育“小手拉大手”的可喜成效。
讓每個村寨都有健康守門人
鄉村醫生是距離群眾最近、群眾最親的健康守門人,五峰縣著力培養了一支鄉村醫生的隊伍,按照一村一名大學生鄉醫的標準,三年籌資300萬元,定向委培了100名大學生村醫,目前已經有74名大學生村醫到崗執業。今年五峰縣又開展了“雙百工程”,派遣100名資力較高,以師帶徒的模式,一對一讓100名師父帶教100名徒弟,提高村醫的服務能力。同時,在保障鄉村醫生待遇的同時,還為全縣400多名鄉村醫生(包括離退職)解決了養老問題,打造了一支穩定的醫療服務隊伍。
近年來,五峰縣先后實施大學生村醫定向委托培養計劃、鄉村醫生養老保險補貼、鄉村醫生培養“雙百”工程等一系列政策,確保每個村寨都有健康守門人。全縣共有78支家庭醫生簽約團隊,為全縣群眾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健康管理等服務。他們常年穿行在鄉間小路上,肩挑背扛儀器設備、攙老扶幼服務上門,截至到今年9月,全縣完成80092人的家庭醫生簽約,40309名常住貧困人口的健康體檢,貧困人口簽約服務全覆蓋,為近萬名慢性病患者開具了健康處方,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了健康服務。
讓每位群眾爭當健康傳播人
五峰縣堅持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理念,組織動員全社會參與健康促進工作,形成了全社會、全行業爭當健康傳播人的濃厚氛圍。9月23日,五峰縣副縣長張永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五峰縣綜合施策,重點在改善貧困群眾的人居環境硬件上下功夫,持續多年實施改水、改廚、改廁和人居環境整治工程,農村面貌顯著改善,健康宜居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人禽混居、垃圾亂丟、污水亂排等落后的生活習慣全面根除。全縣61個村被授予省級生態文明村,97個村被評為省市級衛生村。”
針對山區群眾偏辣偏咸的飲食習慣,五峰縣制定膳食結構改變方案,督促指導重點人群吃好健康餐。針對群眾農閑時的不健康生活習慣,縣政府支持鼓勵開展鄉村農民運動會、廣場舞比賽等群眾性文體活動,讓更多群眾從牌桌、酒桌上走下來,農村群眾的健康習慣逐漸養成,健康素養水平逐年提升。
五峰縣依托茶鄉女兒會、土家大講堂、“服務百姓健康行”“科技文化衛生”大篷車以及鄉鎮“人文計生大舞臺”等載體,全面開展健康細胞建設、健康知識傳播,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讓健康知識入腦入心、健康習慣全面養成。全縣共建成108個村級健康廣場,1個健康科普館、1個健康主題公園,讓城鄉群眾人人都有健身場地,人人參與健康鍛煉,人人享有健康生活。(記者 王鈺博)
(王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