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以下簡稱“思源工程”)于9月18日向甘肅省臨夏州等地再捐1420萬元,助力“三區三州”等地扶貧工作,并于9月19日——20日深入到臨夏州東鄉縣果園鎮陳何村與和政縣三十里鋪鎮張家溝村、祁家溝村等地村委會、學校,及臨夏州人民醫院調研,以更加精準、高效地落實扶貧項目,幫助臨夏州等地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9月20日,調研組在臨夏州人民醫院查看“思源工程”捐贈的彩超使用情況
9月18日,全國人大代表、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電商扶貧聯盟主席、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李曉林代表“思源工程”向甘肅省臨夏州等地再捐1420萬元,用于實施農村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項目。第二天扶貧調研組深入臨夏州進行調研。
“全國脫貧看臨夏,臨夏脫貧看東鄉”。9月19日,扶貧調研組第一站就在東鄉縣。其中,東鄉縣王山村是深度貧困村,全村有214戶1240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62戶869人,累計脫貧99戶526人,未脫貧61戶335人,返貧2戶8人主導產業是農業,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等。但雨天土質道路損毀,無法前往;調研組隨即趕往另一深度貧困村——東鄉縣陳何村,該村共有402戶2356人群眾,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83戶765人。
據東鄉縣副縣長樊惠蕊介紹,東鄉縣山大溝深,平均海拔2000多米,有大接杏、花椒、東鄉羊、東鄉洋芋等農特產品,但由于信息不對稱、物流成本高等原因,每年20萬斤大接杏,有近半無法及時銷售出去。樊惠蕊表示,希望能夠通過“思源工程”扶貧項目的落地,填補了山村群眾與外界的信息鴻溝,帶動東鄉縣養殖業、種植業、旅游業的發展,早日讓貧困群眾脫貧并能持續增收。
19日下午,調研組先后前往三十里鋪鎮張家溝村和祁家溝村,一方面全面了解村委會在脫貧攻堅工作的方法、效果、困難及扶貧需求,另一方面還深入到張家溝小學、齊家溝小學了解其基礎設施和教育助學情況。據了解,在民建甘肅省委、“思源工程”的幫助下,張家溝村200多戶1089人中只有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和油菜,主要收入來自務工;祁家溝村平均海拔1800米,是一個以回族和東鄉族為主要人口的純少數民族聚居村,共有312戶169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5戶700人(未脫貧33戶、159人),人均耕地僅有0.64畝,主要作物為小麥、玉米、油菜和少量中藥材,村民經濟收入來源主要以外出務工、餐飲服務、養殖、種植為主。此外,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張家溝小學現有6個班154名小學生,齊家溝小學現有6個班166名小學生,還有28名幼兒園學生,而且每個教室都配置了主機、投影儀、互動白板等交互式一體機。
據了解,“思源工程”聯合思源彩虹人生公益基金,向甘肅省臨夏州捐贈1000萬元,實施“思源e村彩虹”衛星信息扶貧項目,實現當地1100多個行政村全覆蓋,讓農村群眾能夠便捷、高效、免費或未來低成本地通過信息平臺,切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工作。
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中國電商扶貧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陶鳴表示,“e村彩虹”信息扶貧項目在農村精準扶貧、電商扶貧、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環境保護、糧食估產、病蟲害預警、救災賑災等領域有著積極的作用。陶鳴說:“在臨夏州調研過程中,收獲很大,我們將聯合社會各界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在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結合當地的需求和建議,因地制宜、因地適宜,保障扶貧效果更精準更有效。”
9月20日上午,調研組一行實地了解“思源工程”向臨夏州人民醫院捐贈資金采購的2臺彩色超聲波診斷儀、1輛轉運型救護車、1輛監護型救護車的使用情況。據安永東院長介紹,“思源工程”捐贈的2臺彩色超聲波診斷儀,每天大約能夠為100多名患者或孕婦提供服務;每輛思源救護車也已開了16萬多公里,每天也能為數十名患者和孕產婦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接送和轉運服務,已經取得了良好的健康扶貧效果。
20日上午,陶鳴介紹了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中國電商扶貧聯盟開展的衛生醫療扶貧、教育扶貧、社會救助、新農村建設、救災賑災、電商扶貧等工作,還廣泛了解當地各局委的扶貧情況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