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國務院國資委與上海市政府在滬簽署深化合作共同推進落實國家戰略協議,這是貫徹首屆進博會上對滬提出“三大任務”(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具體實踐,更是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的有力支持。
央企成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的生力軍。在合作儀式上,國務院國資委為上海送去了“大禮包”。有10家中央企業與上海市政府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央企業在滬的39個重大項目簽約和研發創新機構揭牌。比如,中化集團和中國化工集團和上海市簽署三方“總對總”戰略合作協議,將借力自貿區新片區政策拓展新業務。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在儀式上表示,目前中化集團正著力打造“高通量創新機器”,將在上海進一步打造生命科學、先進材料、聚合物添加劑、新能源等研發平臺,提升技術創新和產業化能力。同時,中國太保與中遠海運、國新控股兩家央企成功牽手,將深度參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另外,中國海洋石油集團落地臨港新片區的“深海風電”項目也備受關注,致力于構建國內深遠海風電場行業平臺。還有,中國移動上海公司與上港集團、上汽集團三家企業已組成聯合團隊,制定了“深水港物流園區—東海大橋—洋山港”智能重卡運營技術方案。
央企發聲和用行動支持創新類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力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2019年1月28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公布并施行《關于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進一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資本市場對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服務水平,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意見》指出,在上交所新設科創板,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引領中高端消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作為國內科技創新的引領著和變革中的央企,在合作儀式上,其中寶武集團、華潤集團及中遠海運公司明確表示將支持旗下創新類平臺赴科創板上市。
央企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這次簽約,我們明確在上海設立第二總部,實現北京上海雙核驅動,打造中國交建服務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以及深度融入上海城市發展的‘指揮部’,引導優勢產業不斷向上海集聚。”中國交通建設集團董事長劉起濤在簽約儀式上說。當下,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著力推動《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新發展理念,支持、培育優勢產業向長三角地區拓展形成產業集群,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有利于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互配合,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本次儀式上,除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以外,華潤集團、中國電子等央企紛紛表示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戰略。
據了解,這是自2017年國務院國資委與上海市政府簽訂共同推進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合作協議以來的新一輪大合作,旨在探索形成服務“三大任務”的戰略新優勢,助力把上海建成我國深度參與全球經濟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