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2019年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在廣西召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澳門代表團團長梁維特,福建省長唐登杰,江西省長易煉紅,湖南省長許達哲,廣東省長馬興瑞,海南省長沈曉明,四川省長尹力,貴州省長諶貽琴,云南省長阮成發等泛珠合作各方行政首長出席會議。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是經國務院批準,2004年由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等九省區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簡稱“9+2”各方)共同推動成立的一個重要的區域性合作交流平臺。泛珠區域國土面積為全國的1/5,人口占1/3,經濟總量占1/3以上。2016年,泛珠區域合作正式寫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標志泛珠區域合作全面上升為國家戰略。
16年來,泛珠合作成為促進我國東中西部聯動發展的重大舉措和新時期內地與港澳建立更加緊密經濟關系的重要平臺。泛珠區域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在促進互利共贏上取得新進展,合作構建區域協同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統一市場建設,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合作及共同深化對外開放等。
首先,建立平臺,引領泛珠區域合作。一是高位協調,每年舉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總結上年發展情況及明確來年合作議程。二是推進跨省園區合作,有閩粵經濟合作區、贛湘開放合作試驗區、粵桂黔高鐵經濟帶試驗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吉安(深圳)產業園和廣安(深圳)產業園等一批知名合作建設園區,泛珠內地各省區正聚焦產業優化、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迸發出高質量發展的活力。三是成立各種產業聯盟和相關智庫機構,比如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和泛珠基金等各類聯盟。
其次,基礎設施進一步互聯互通。公路方面: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通車,天塹變通途。聯通川黔的赤水河大橋和聯通川黔滇的雞鳴三省大橋預計2019年通車。鐵路方面:2018年9月,廣深港高鐵全線貫通,通達國內44個站點,截至2019年6月,廣深高鐵香港段日均乘客5.4萬次。成貴高鐵、贛深高鐵、雙龍高鐵及合湛高鐵加快推進。水路方面:廣東與海南攜手推進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共建瓊州海峽半小時經濟圈。加快改造西江黃金水道重點工程—長洲水利樞紐和大藤峽水利樞紐,2018年,長洲水利樞紐通貨量1.38億噸。四是增加航空班次和新開航線。
再次,經貿活動再添新動力。一是福建方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新設港資企業480家,合同港資432億元人民幣;新設澳資企業26家,合同澳資2.6億美元。二是江西方面,自首屆贛深經貿合作交流會舉辦以來,雙方累計新簽投資項目240余個,總投資1400億人民幣。三是湖南方面,在2019年湖南舉辦的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懇談會暨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上新簽32個,總投資1700億人民幣。四是廣西方面:2018年引進粵港澳大灣區到位資金3380億元人民幣;2019年香港累計在廣西設立企業6928家,合同港資275億美元;澳門累計在廣西投資企業349家,合同奧資6億美元。五是貴州方面,港資企業900家,累計使用港資95億美元。六是四川方面,截至2018年,香港累計在四川設立企業5000家,投資額500億美元;四川在港備案設立企業200家,金額13億美元。七是云南方面,截至2108年底,云南在港設立企業72家,實際投資27億美元;云南核準港資企業1877家,合同利用外資200億美元。
第四,扶貧協作實現新發展。一是粵桂攜手,落實對口幫扶。廣東各級財政累計投入8.2億元,建設教育衛生、農村道路、安全飲水、危房改造等工程113個,惠及困難群眾13萬人。二是粵川結對,助推脫貧攻堅。廣東8個市對接甘孜州18個縣(市),佛山5個區對接大涼山11個縣,在產業合作、民生幫扶及智力支持方面提供支持。三是粵滇互惠,增強發展動力。廣東累計投入財政17.5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385個。四是粵黔共建,加速脫貧致富。合作項目7個,總投資17.5億。五是澳門對接湖南勞務輸出,推進湘澳勞務精準脫貧。六是香港定點捐助脫貧等。
第五,生態建設取得新成效。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提出推動廣西廣東九洲江、福建廣東汀江—韓江、江西廣東東江、云南貴州廣西廣東西江等開展跨地區生態保護補償試點,泛珠境內有四個試點。泛珠區域環境監測合作啟動以來,泛珠區域環境監測合作工作小組審議通過《泛珠三角區域水環境監測網絡規劃工作大綱》、《泛珠三角區域水環境監測網絡信息平臺建設方案》,編寫了《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水環境監測計劃》和《泛珠三角區域水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規劃》。在水環境監察執法與應急合作方面,廣東與周邊的福建、江西、湖南、廣西等省區簽署了跨界河流水污染聯防聯控協作框架協議,湘贛、滇桂、滇川也加大了跨界河流污染防治合作,黔桂滇三省區聯合開展了萬峰湖環境污染防治合作,共同打擊省(區)邊界地區的環境違法行為。
事實上,西南和華南地區的經濟大聯系由來已久。早在1992年4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曾在廣西主持召開西南和華南部分省區區域規劃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廣西、四川、云南、貴州、廣東、海南等省以及成都、重慶等市和國家11個部委的負責人,商討建立北海經濟技術協作開發區。北海經濟協作開發區提出借鑒自由港模式,由西南五省(區)及重慶、成都、廣東、海南共同開發。1992年8月,由廣西政府主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關于建立北海經濟技術協作開發區》研究報告論證會。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光英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西南華南七省(區)負責人。會后,經國務院批轉,國家計委于1993年3月批復同意在廣西北海組建北海經濟協作開發區。后該計劃未實現,這是改開后西南和華南經濟大聯系的嘗試。
進入新時代,泛珠各方愈加重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前期探索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在找痛點、堵疏點,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打通高效便捷立體交通網絡體系;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承接產業轉移,推動多地多領域合作;找對接口、突破口,在政策上、規則銜接上實現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等的加速流通三方面下功夫,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大歷史機遇,進一步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攜手參與“一帶一路”,共同推動泛珠合作向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