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慈善的顯著特征就是“慈善行業生態發生劇烈變化”,慈善法的出臺促進了傳統慈善向現代慈善的轉變。慈善組織在借助商業領域的工具和技術提升慈善行業的管理水平的同時,還借助工具和技術來提升行業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來回應運行效率與透明度公信力的雙重挑戰。
9月1日, 以“互聯網時代慈善:工具創新與技術革新”為主題的2019珠海慈善發展論壇圓滿舉行。這是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后,珠海聯合灣區資源舉行的高規格慈善論壇。400余名來自北京、深圳、珠海及澳門等地慈善領域的專家學者、社會組織代表齊聚珠海,圍繞互聯網時代慈善工具與技術創新交流觀點、碰撞思想,尋找未來灣區慈善合作與發展之路。
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劉偉出席論壇,珠海市副市長劉嘉文出席論壇并講話。據《 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該論壇由珠海市民政局指導,珠海市慈善總會、珠海市華發公益基金會、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主辦,珠海市青年聯合會、珠海市扶貧基金會、珠海市關愛協會、廣東省天行健慈善基金會、珠海市金臺寺文化慈善基金會聯合主辦。
珠海市慈善總會會長尤鎮城致歡迎辭時表示,本次論壇從工具與技術層面去探索灣區慈善組織的發展,將為推動慈善事業的改革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新經驗。知名專家帶來思想盛宴,開拓視野啟迪智慧,促進大灣區公益組織之間的融合發展,是灣區時代珠海慈善事業做出的重要探索。
珠海市副市長劉嘉文在講話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時代下,慈善公益組織在促進社會保障領域大有可為,“工具創新”與“技術革新”是慈善事業發展的利器,專家學者們的前沿思想將啟迪全體慈善公益同仁的創新和革新思維,共同推動灣區慈善事業一體化發展。
據悉,本屆論壇由主旨演講、主題發言、圓桌論壇和平行論壇四部分組成,無論是規格還是內容,都比往年更豐富、多元,嘉賓發言更是語言犀利,直面行業核心問題。在主旨演講環節,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竇瑞剛分享了關于“互聯網公益與科技向善”的認識。在主題發言環節,阿拉善秘書長張媛、聯勸基金會秘書長王志云、新力基金會秘書長呂基成和靈析CEO易昕對主旨發言嘉賓的觀點進行了回應。圓桌論壇環節,五位嘉賓同臺論道灣區未來慈善發展的走向。三場平行論壇專家學者與社會組織代表圍繞“互聯網慈善與慈善生態變革”“慈善基金、社會基金與灣區社會治理”“慈善工具創新的改革實踐”三個主題同時展開探討,碰撞智慧火花,從“術”的層面尋求未來慈善事業發展的路徑。
論壇開幕式現場還舉行了珠海慈善發展論壇組委會成立揭幕儀式。《 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到,該組委會成立后,將建立長效有序的協同發展機制,確保珠海慈善發展論壇的可持續性與常態化,打造成珠海慈善事業發展的重要智庫平臺,為公益慈善組織發展提供智囊支持與后備力量。
據了解,珠海擁有近2400家各種類型的社會組織,平均每萬人擁有超過14個社會組織,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業務范圍涵蓋扶貧、助老助學、社區發展等領域,成為加強灣區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合作的重要抓手。
主辦方表示,珠海慈善發展論壇的舉辦極具時代和社會意義,希望能借此進一步深化粵港澳慈善公益組織之間的伙伴關系,建立互利共贏的區域慈善合作關系,為推動珠海“二次創業”、打造大灣區魅力之城提供強有力的精神動力,也為粵港澳慈善事業深度融合發展注入動能。
(艾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