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合航空機組人員圓滿完成試飛任務。
繼2019年5月13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首次“真機”試飛之后,8月27日17時起到8月28日上午期間,大興國際機場迎來了第二次試飛。
8月27日,本報記者兵分三路,分別從首都機場、南苑機場登上參與試飛的兩架飛機,體驗了空中試飛第一階段的過程;還有一路記者,則在大興國際機場停機坪上對試飛進行了直播,直至當晚9時33分第五架試飛飛機順利降落。
■試飛·圓滿
新機場5架飛機依次平穩著陸
8月27日17時43分、17時46分、17時56分、18時24分、21時33分,東航一架空客A320、首都航一架空客A330、中聯航一架波音B737、河北航一架波音B737、成都航一架ARJ21等5架飛機,在華北空管的指揮下,依次在大興國際機場平穩著陸。東航A320經過33分驗證了在大興國際機場實施HUD RVR75米起飛、IIIB類進近著陸,首都航A330經過24分驗證了在大興國際機場實施IIIB類進近著陸,以及相應的低能見度運行程序。其中,首次亮相大興國際機場的ARJ21飛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首款噴氣支線客機。
8月28日上午,跨越兩日的試飛任務全部順利結束,意味著大興國際機場開航即具備世界最高等級的低能見度運行保障能力,將有效減少霧、霾等天氣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提高航班正點率。
■試飛·揭秘
重要看點在“75米起飛”和“盲降”
8月27日17時43分,一架編號為B-1051的東航A320型飛機率先降落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跑道上。這次飛行重點驗證低能見度75米航班安全起飛。據介紹,對低能見運行進行先期驗證,可有效提高未來該機場在低能見天氣條件下的航班正常率,盡可能地減少惡劣天氣對旅客出行的影響。
東航本次選派的3人全部是資深的教員級機長,總飛行時間超過4.15萬小時。“本次驗證試飛均按照預定試飛計劃進行并完成,整個過程順暢,各項飛行指標正常。”東航A320機型師尚峰在完成有關驗證試飛后說,大興國際機場是按照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盲降系統CATIII運行標準建設的,跑道視程在50米以上極低能見度情況下,飛機也能正常降落。
本次驗證有幾個重要“看點”:HUD(平視顯示器)RVR(跑道視程)75米起飛和儀表著陸系統(又稱盲降系統)IIIB類落地,以及A-SMGCS(高級機場場面活動引導與控制系統,以下簡稱高級地面引導系統)四級標準運行,這三項標準在國內均屬首次,大興國際機場也成為全國首個開航即具備盲降IIIB類落地、HUD 75米標準起飛、以及高級地面引導四級標準的機場,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IIIB類盲降是什么概念?打個比方,機場周邊的高速公路因為大霧都會關閉,但是這些具備IIIB類盲降性能的飛機和具備資質的機組仍然能夠在大興國際機場落地,盲降IIIB類落地的跑道視程只要不低于75米就可以。”華北空管局大興空管中心副主任顏曉東介紹。同時,HUD 75米起飛刷新了我國低能見度起飛標準的紀錄。
■試飛·體驗
參與試飛“旅客”大多是機長
8月27日17時46分,記者乘坐的中國聯合航空波音B737-800型試飛飛機從南苑機場起飛,穿過霧蒙蒙的云層,于17時56分降落大興國際機場。
這次坐在客艙座位上的“旅客”大都是穿著制服的機長。8月27日17時登上中國聯合航空波音B737-800型試飛飛機時記者了解到,試飛組中C類教員1人,B類教員5人,機長1人,平均年齡39歲,其中主飛機長周驪源曾經主導溫州機場、太原機場、臨汾機場程序驗證試飛工作,參與九寨機場RNP AR程序驗證試飛工作。
17時31分,機長廣播介紹,本次是首次從南苑機場飛往大興國際機場,航班號001,飛行時長15分鐘。17時46分,飛機順利起飛。記者感覺起飛后飛行平穩,窗外天氣霧蒙蒙的,飛起七八分鐘之后,飛機在空中略拐了個小彎兒,于17時56分降落大興國際機場。
據悉,本階段中國聯合航空試飛共分4次,8月27日從17時46分開始,進行南苑—大興和大興—大興兩次試飛,8月28日則從6時30分開始進行了大興—大興、大興—南苑試飛。
本次試飛重點是對程序以及新技術的實際驗證過程,科目覆蓋地面A-SMGCS、空中程序RNP、二類、HUD低能見、雙跑道運行等新技術運行保障能力。
(記者 孟環 攝影 程功)
(孟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