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蓮花盛開的地方
——中華慈善總會青海省果洛州班瑪縣包蟲病篩查診治工作紀實
圖為中華慈善總會扶貧醫療隊工作人員與總會第五黨支部黨員在班瑪縣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紅軍溝”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索扎西 攝
圖為醫療團隊專家為藏族同胞進行義診 唐召明攝
圖為班瑪縣藏族同胞在縣人民醫院門前等候義診 唐召明攝
“中華慈善總會,尕正切,尕正切(謝謝,謝謝)!”
8月1日,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人民醫院,這是聽到最多的話語。面對那一張張被高原陽光塑造的黝黑面孔,一雙雙充滿熱切渴望的眼睛與一聲聲發自內心的真摯感謝,中華慈善總會扶貧醫療團隊的隊員們同樣心存感動。
日前,醫療團隊從北京前往果洛藏族自治州,之后又驅車300公里來到班瑪縣,對這里的包蟲病患者進行篩查義診。這是中華慈善總會在青海果洛與玉樹兩個藏族自治州進行包蟲病、先心病篩查救助活動的第一站。
本次活動得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和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的大力支持,先后派出多名肝膽病、心臟病專家共赴青海進行包蟲病與先心病篩查診治工作。
當日,班瑪縣人民醫院里人頭攢動,當地農牧民群眾聽說有北京的專家前來義診,許多人從幾十里以外趕來,一大早便排起長龍,翹首等待。醫療團隊的專家也沒有絲毫耽擱,不顧舟車勞頓與高原反應,即刻投入工作。經過一個上午緊張而有序的篩查,共篩查疑似包蟲病患者476人,確定需要進京進行手術的患者61人。
家住班瑪縣亞爾堂鄉四合洞村的牧民德爾見自去年以來身體日漸虛弱,渾身無力,眼睛發黃,然而因為家里貧窮一直沒有去醫院檢查治療。這次來自首都北京的醫療專家為他上門義診,慈善組織還要為他提供前往北京手術治療的費用,這是他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事情。“尕正切,尕正切!” 德爾見雙合十手,不住地感謝醫生,感謝中華慈善總會工作人員。
13歲的班瑪女孩索南措并不知道自己經過包蟲病手術后若不按時服藥病情還會復發。如果長期拖延治療,整個肝臟就會失去功能,甚至奪去她的生命。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勛耐心地開導索南措,“不要緊張,檢查出來是好事。現在必須堅持吃藥,如果病情繼續發展我們會安排手術治療。”
一直陪同并協助篩查工作的班瑪縣健康衛生局副局長索扎西告訴《慈善公益報》記者,班瑪的藏語意思就是“蓮花盛開的地方”。班瑪素有“三江源”與“三色班瑪”的美稱,“三江”即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母親河。“三色”即紅色、金色和綠色,這里是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這里有悠久深厚的原生態藏文化,這里有青海最大的原始森林寶庫。然而,由于當地農牧民群眾受長期不重視衛生的生活習慣影響,包蟲病發病率一直較高。2017年至2018年,班瑪縣開展了“縣不漏鄉、鄉不漏戶、村不漏戶、戶不漏人”的“地毯式”包蟲病防治工作,全縣2萬余人口中初步查出包蟲病患者800余名,其中200余名已通過各方努力成功實施手術。但是由于班瑪縣經濟基礎薄弱,醫療水平有限,仍有很多患者不能得到準確的篩查和及時有效的治療。這次由中華慈善總會組織開展的扶貧助醫活動,為班瑪縣群眾帶來了健康福音。索扎西對中華慈善總會及醫療團隊全體成員表達了真摯的感謝。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中華慈善總會針對“兩病”的扶貧助醫活動啟動于2011年,與解放軍總醫院和地方專科醫院長期合作,數十次組織心臟、肝膽醫學專家深入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已免費治療兒童先心病患者3486人,包蟲病患者265人,為偏遠地區的脫貧攻堅和民族團結作出了積極貢獻。
篩查工作結束后,中華慈善總會第五黨支部書記高娜還與8名醫療團隊工作人員一同來到班瑪縣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紅軍溝”,開展了“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在“紅軍溝”紀念館一幅幅歷史圖片和一件件革命文物前,索扎西向大家詳細介紹了紅軍長征途中團結藏族群眾,與藏族同胞結下的深厚情誼,令醫療團隊工作人員深受教育。高娜對記者說:“長征時期,藏族同胞幫助紅軍,架起了民族團結的橋梁;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解放軍幫助藏族同胞,鞏固了民族團結的橋梁;今天,作為慈善組織與慈善工作者,我們理應繼承這一光榮傳統,努力為民族團結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