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的“大夢想”,與每個市民的“小日子”緊密相連。比這盛夏的天氣更有溫度的,是天津這座城市的為民情懷,它像一盞盞閃耀的燈火,溫暖著百姓的心──下崗20年的李淑云,終于甩掉“沒技能”的包袱,在一家家政公司當上了金牌月嫂,月入萬元,心里踏實極了;家住丁字沽一號路的劉作海一家五口,再也不用在簡陋擁擠的平房里度日,他與6000戶老街坊們迎來搬遷的好日子。
政府日子再緊,仍不吝惜對民生領域的投入。近幾年,天津市把財政總支出75%的蛋糕切給了民生。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經濟發展負重前行的戰略調整期,一個個民生“紅包”提振了城市精氣神。
老人兒童享受發展成果
“現在買菜、交費、看病、坐公交車、去飯店點菜,我都用手機一鍵解決,學會使用智能手機太方便了?!焙推絽^朝陽里社區劉阿姨開心極了,自打社區開設了“手機課堂”,她覺得又給自己的生活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為了讓更多老年人享受到發展的成果、生活的便利,該市各社區相繼開設了“手機課堂”。目前,在全市1719個社區中,有千余個社區黨組織已組織集中辦班教學,3.4萬名老人參加了培訓。與此同時,市有關部門積極行動起來,紛紛為老年人學用智能手機搭建平臺、提供服務。
全社會關注的“育幼”難題也有了突破,為了解決幼兒入托難,該市已經制定了全面的計劃,鼓勵和促進社會辦園,新建的小區必須要配套建設幼兒園。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今年上半年全市財政支出中,教育支出增長20.0%,今明兩年計劃再新建169所幼兒園,增加學位10.6萬個,全面解決“入托難”問題。
近日推出“健康天津”APP,下月底市民登錄一個APP即可完成全市所有的三級醫療機構預約掛號。新一期“健康天津”APP包括患者就診記錄查詢、檢查檢驗結果推送、住院信息查詢等多項新功能。
大力實施就業優先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再也沒有比增加群眾收入更加令人期盼的了。而滿意的收入,重要的支撐源自穩定的就業。近幾年,在解決群眾就業方面,天津可謂“千方百計”。
于亮是一名殘障人士,這位姑娘心里最急、最盼的事兒,就是能找到一份工作,自食其力。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看到在天津助殘平臺上有不少企業正在發布招聘信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投了簡歷,而且通過了面試,順利成為天津創美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在公司的“多肉時光”花店,于亮干得很起勁兒。當她把第一個月的工資交到父母手里時,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了不一樣的色彩。
在積極的就業政策推動下,近幾年,該市的城鎮新增就業人口每年都在48萬—49萬人之間,今年上半年新增就業25.2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控制在4%以下,去年最低是3.5%,同時繼續實施“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出臺并落實了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做好援企穩崗工作、高校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等一系列政策,推進創新創業,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同時推動工資集體協商。
今年,就業更是被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實現了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實施22項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政策,妥善安置化解過剩產能企業職工,保證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至少有1人實現就業。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將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記在心上,一件接著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老百姓的“獲得感”、民生的“升級版”,穩穩地托起了這座城市的幸福。
(張立平 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