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要在物質和精神上實現“雙脫貧”,需引導貧困群眾牢固樹立“好日子是干出來的,只要肯干就能脫貧致富”的主體意識,才能激發貧困群眾的脫貧內生動力。
為此,今年以來,各地探索通過“獎補式”扶貧,提升了貧困戶自力更生、主動脫貧的意識,使得困難百姓紛紛加入脫貧行列,一派熱火朝天的脫貧攻堅景象正在神州大地形成。
以積分換獎補助力脫貧
近日,在山東省禹城市房寺鎮邢店社區“愛心超市”,貧困戶尚友全拿著“積分卡”兌換了食用油、香皂等生活用品,并成就感滿滿地說:“這些東西都是俺對照‘三有三凈’標準,干活攢積分掙來的。”
尚友全口中的“三有三凈”標準,是禹城市貧困戶“積分制”管理的一部分,貧困戶通過自身努力確保院內干凈、屋內干凈、個人干凈贏得積分,即可換取獎勵補助。
據了解,禹城市通過制定《貧困戶日常行為積分管理實施方案》《貧困戶積分制管理評分標準》,探索推行貧困戶“積分制”管理模式,村“兩委”根據貧困戶日常中在參加集體活動、務工就業、室內衛生等13項內容的表現來進行積分評定,從而激勵貧困戶爭當先進,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的內在動力。
“愛心積分”提升了貧困群眾脫貧的精氣神,不僅使群眾能在“愛心超市”兌換到生活用品,還極大地激發了群眾熱心公益事業、爭做文明村民的熱情,凝聚起全體村民崇德向善的正能量,脫貧內生動力明顯提升。
不只是在山東禹城,為了把“物資幫扶”變成“積分獎補”,讓“坐著等”變成“干著獎”,四川射洪縣陳古鎮開展積分換獎補的“自助式”幫扶活動;河南西峽縣寨根鄉界牌村以愛心超市積分換生活物資助力脫貧……
“以獎代補”激活產業扶貧
“獎補式”扶貧花開并蒂,除了以積分獎補方式助脫貧外,通過“以獎代補”的產業扶貧也逐漸興起,這一鼓勵支持貧困戶發展養殖、種植業的方式引導貧困群體參與產業扶貧中,為貧困群眾脫貧增添又一動力。
“沒想到自己發展產業還能得到獎勵,今年我多養了2頭豬、20只羊,成立了家庭農場,貧困帽子今年就可以摘掉。”近日,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鐵佛寺鎮貧困戶王定超談到產業獎補政策信心滿滿地說。
據了解,2018年王定超養了2頭豬、10只雞,種了2畝土豆、3畝油菜,共領到產業獎補資金1700元,而這得益于漢陰鐵佛寺鎮實施的《鐵佛寺鎮貧困戶發展產業獎補辦法》。該辦法提出,貧困戶只要種植了水稻、油菜、花椒、拐棗、蠶桑等,養殖了雞、鴨、豬、牛、羊等,都能獲得不同層次的現金補貼。
值得一提的是,該鎮還成立漢陰縣鐵佛寺鎮扶貧隊伍,這支扶貧隊伍活躍在貧困戶的田間地頭,深入到貧困戶家中宣講政策,不僅鼓勵貧困群眾積極發展產業,幫助貧困戶據實申報好每年的產業獎補,還認真核實產業種植、養殖情況,取證貧困戶產業發展的獎補材料,在獎補形式上實現精準化、多元化。
據悉,自2017年至今,該鎮已累計獎補967貧困戶,共256萬余元,大大激發了該鎮貧困勞動力發展農村產業種植、養殖的積極性。
鐵佛寺鎮是近年來發展“獎補式”脫貧的一個縮影。目前,通過發動鄉村貧困群眾進行積分獎勵扶貧和產業獎補扶貧,從精神上和物質上激發了貧困戶脫貧的信心,它像一縷熱風溫暖著貧困戶的心,激勵著他們在脫貧路上奮力奔跑。
(張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