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英語老師,你是否有這樣的疑惑?學生們苦學語法、整日做題、忙于考試,然而英語能力的提高卻并不明顯?這其中的問題到底在哪里?在26日下午2019國際英語教育中國大會的分會場上,來自河北石家莊的四位英語教育從業者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 “診斷性評價”(diagnostic assessment)。
在大會的“論文展示”環節中,石家莊教育科學研究所的周紅老師,攜石家莊第二實驗中學的三位英語教師楊貴彬、施冬梅和江霞進行了小組座談,分享他們將DTL模式運用到中學英語詞匯和語法教學的研究成果。
從左至右:周紅、施冬梅、楊貴彬、江霞
DTL是指Diagnosing(診斷), teaching(教學)和 learning(習得)。首先,老師通過軟件對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問題進行診斷;根據診斷結果,老師發現學生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改善教學方法,最后提升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效率。周紅老師指出,該項目在石家莊第二實驗中學進行以來,學生的英語能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老師在教學方法上也獲得了深度的改善。
之后,三位英語教師分別發表了演講,就該項目更多細節進行了補充說明。
楊貴彬老師提到,他從閱讀、聽力、寫作技能和詞匯量等方面對自己班級的英語水平進行了“診斷”,從而了解了班級英語綜合能力的水平。針對這些結果,他制定了更加個人化的教學策略,譬如用周記的形式跟蹤某個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加強對學生的課堂觀察,時常與學生進行課后討論等等。他認為英語教學不應該忽視學生的個性,老師要積極地傾聽學生的聲音。
施冬梅老師則專門從詞匯教學方面闡述了DTL模式的運用。通過“診斷”,她發現了學生在詞匯學習上主要存在的問題,如對發音和構詞法不夠了解、忽略主題以及缺乏運用等。找到癥結后,施老師通過聯想記憶和課外閱讀材料等方式改善了詞匯教學,學生們的詞匯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最后,江霞老師從語法教學方面闡述了DTL的運用。同樣地,通過“診斷”,她發現了學生們在語法學習上存在不感興趣、缺乏語境以及練習方式單一等問題。為了對癥下藥,她通過英文歌提升學生的興趣度;設計與學生相關的情境,如上課遲到、打籃球等加強語境;最后運用形式豐富的練習方法,如角色扮演和手抄報等,深化學生的記憶,不出所料,在這種有效的模式下,學生的英語技能獲得了滿滿的成長。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