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類,成為近期備受熱議的話題。今天《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執行。這意味著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在上海推進20多年之后,正式納入法治框架。
據了解,條例將通過法律的強制性推動垃圾分類,包括固化共識性的管理要求、明確各類責任主體、強制源頭減量、落實分類體系的全程監管等。然而,垃圾源頭在千家萬戶,徹底解決分類回收處理問題,不能僅靠政府部門,更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
形成剛性約束或將成為趨勢
當前,我國面臨的資源供給壓力,環境污染及生態系統退化問題日益嚴峻。如果生活垃圾未經任何處理和分類,直接堆放在露天的場地上,將嚴重浪費土地資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想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亟需破解垃圾分類綜合治理難題。
作為中國首批垃圾分類八個試點城市之一的上海,垃圾分類進程一直備受關注。長期以來,上海一直面臨著生活垃圾清運量不斷增長的狀況。早在2011年,上海市相關主管部門就在部分小區開始試點“垃圾干濕分離”。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執行,讓現階段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也更有利于進行下一階段治理工作。對此,上海社科院副院長張兆安認為,在立法領域形成剛性約束將成為趨勢,這不僅針對上海,對于全國來說,其意義無疑是多方面的。
放眼全國,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一份清晰的日程表已經呈現在眼前: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中國二手回收企業為分類回收提供實踐樣板
所謂生活垃圾的全程分類,其實就是“一分到底”:從源頭的投放,到中端的收集、運輸,再到末端的處理。但是真正做起來,卻并非是一件平地起高樓的事情。垃圾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是一個社會化命題,需要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社會民眾、商業企業一并參與其中,才能整合成一種社會自覺,形成合力。
對此,有的企業早已行動起來,通過過往的運營經驗和后期探索,利用科技研發與應用,不僅能夠節省人力、提高回收效率,還能幫助人們養成良好習慣。
其建立起的實踐樣板,為回收分類在全上海乃至全國甚至全球的鋪開提供了先行經驗。
在6月29日,由上海市楊浦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楊浦區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共青團上海市楊浦區委員會、五角場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辦,楊浦區“兩網融合”承載企業愛回收承辦的“分類新時尚 公益千人行”活動上,上海市楊浦區綠化市容局局長吳冰表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正式實施,標志著垃圾分類工作進入依法治理新階段,也意味著上海再次為垃圾分類工作打響發令槍、吹響沖鋒號、奏響最強音。據了解,楊浦區作為全市第一批開展整區域推進垃圾分類的中心城區,正在積極創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區,已初步構建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全程分類體系,并積極引導市場主體推進“兩網融合”回收新模式,垃圾減量效果顯著,為楊浦加快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和“三區一基地”建設助力加油。
據介紹,2019年,楊浦區共計劃完成500個網點建設,同時投放2000臺自助回收設備。按照整體規劃安排,目前已經完成268個網點的落地,實現日均回收峰值超80噸,每周平均有超過15萬名居民通過“兩網融合”服務體系參與可回收物的交投。
楊浦區“兩網融合”承載企業愛回收CEO陳雪峰表示,上海市推行“兩網融合”已滿1年,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正在全面推進,并取得明顯進展,愛回收很榮幸能成為“兩網融合”事業的參與者。未來也將配合楊浦區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繼續完善“兩網融合”的社區服務功能,促進資源二次利用,助力綠色循環經濟發展,為改善城市環境做出更多的貢獻。
承擔社會責任 引領垃圾分類新風尚
垃圾分類的最終目的是保護環境,為了將廢棄物分流處理,利用現有生產制造能力,回收利用回收品,包括物質利用和能量利用,填埋處置暫時無法利用的無用垃圾。這其中涵蓋了大量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設施、設備、人員等配置。
在垃圾分類回收方面的投入,成為企業的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了解,作為一家提倡公益環保的社會型企業,通過8年互聯網行業開發、運營能力積累,愛回收旗下每年回收廢舊電子產品超過1000萬臺,相當于保護16.5萬畝森林,減少碳排放1.32萬噸,在鼓勵用戶保護環境、物盡其用的同時,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在公益方面,為了幫助山村兒童打破地理環境限制,通過數碼在線教育接觸更多知識,愛回收與一扇窗計劃公益組織共同發起了#回收愛計劃#,為山區兒童捐贈優質二手電子產品實現在線教育,助力孩子們開闊視野,打破認知邊界。
活動當天,千余名志愿者開展了一系列公益環保活動,在商圈、高校和社區等百余個點位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公益活動,傳遞垃圾分類理念,引導市民了解分類知識,養成分類習慣。
目前,在智能分類回收領域,除了愛回收,還有阿拉環保、程勝環保、天楹環保、睦邦環保等一批企業,盡管運營模式有一定區別,但它們都按照政府的要求,高價值、低價值可回收垃圾“通吃”,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低值可回收垃圾的出路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生活垃圾分類,是環保必需,更是生活方式、社會治理和城市精細化管理方式的一場變革。廣大企業參與進來,將更有效帶領廣大市民群眾積極投身生活垃圾分類的熱潮中去,引領新時代的生活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