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有著約1100公里的共同邊界,具有天然的親近感,分享著長達幾個世紀的友好交往歷史。建交27年來,中吉關系始終保持著健康穩定發展勢頭,政治互信持續鞏固,經貿、人文等務實合作全面推進,安全合作不斷拓展和深化。2018年6月,兩國元首共同宣布中吉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將中吉關系提升到了新高度。如今,兩國間的聯系因共建‘一帶一路’變得更加緊密。
加強“一帶一路”同吉“2040年發展戰略”對接
吉爾吉斯斯坦地理位置重要,作為內陸國家,吉爾吉斯斯坦東與中國有1000多公里共同邊界,向北通過中吉哈公路進入哈薩克斯坦,向南向西通過中吉塔公路和中吉烏公路進入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一路向西經里海可到達歐洲,是“一帶一路”上的關鍵樞紐,吉爾吉斯斯坦具有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獨特優勢。吉爾吉斯斯坦是最早支持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之一,把共建“一帶一路”視為國家謀合作、促發展的新機遇,進一步夯實兩國長期友好的社會和民意基礎,全面推進兩國各領域互利合作。
吉爾吉斯現為獨聯體、歐亞經濟聯盟和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員國。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等區域合作機制對接逐步深入,為吉爾吉斯斯坦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2019年4月,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熱恩別科夫出席北京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加強“一帶一路”同《吉爾吉斯共和國2018—2040年國家發展戰略》對接,視其為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動力,此舉無疑將不斷深化雙方各領域互利合作,助力推動中吉友好合作取得更多成果,惠及兩國人民。
共建“一帶一路”在吉爾吉斯斯坦碩果累累
“一帶一路”倡議因其開放性和互惠性已在吉爾吉斯斯坦獲得了廣泛支持。長期以來,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約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經貿合作的瓶頸。2018年2月25日,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國際貨運道路正式通車,將三國間貨物陸路運輸時間由10天縮短到2天,隨著與之配套的全球性貨物運輸海關通關系統在邊境開通。由中國路橋公司承建的吉爾吉斯斯坦第二條南北公路項目正穩步推進,建成后將成為吉最現代化的公路,對帶動沿線經濟發展和北方城市、伊塞克湖主要港口巴雷克奇走向更廣闊的外貿市場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中吉兩國還在合力推動比什凱克市政路網改造、農業灌溉系統改造和清潔引用水等重大系列項目。
人文交流是中吉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十分活躍的領域,是兩國交往的一大亮點。比什凱克人文大學“中國館”是中國在海外的第十四個“中國館”,也是迄今為止面積最大的“中國館”。目前,中國在吉開設4所孔子學院,下設20多個孔子課堂,日常接受漢語教育和培訓的大中學生超過萬人。中方每年為吉各界提供近千人次的赴華交流培訓和獎學金項目,目前在華吉留學生人數達4000多人。兩國在文化、教育、藝術等方面的交流更加頻繁,使兩國友好的根越扎越深。
促進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接
吉爾吉斯斯坦是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中國是歐亞經濟聯盟的戰略伙伴,吉爾吉斯斯坦是中國的近鄰,可以扮演連接這兩個全球性經濟區域橋梁的角色,促進歐亞經濟聯盟建設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接。中國已成為吉爾吉斯斯坦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和投資來源國。2018年,中吉雙邊貿易額超過56億美元,同建交之初相比增長超過150倍。中方累計對吉爾吉斯斯坦投資近30億美元。目前,已有400余家中國企業在吉投資興業,兩國在鋼鐵、水泥、鐵路、建材等領域產能合作亮點頻現,并延伸到各個產業鏈。與此同時,在兩國政府關于毗鄰地區合作規劃綱要的指引下,中吉地方合作勢頭強勁,雙方在納倫州阿特巴什區、奧什州阿萊區建立商貿物流中心等設施。
面對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吉爾吉斯斯坦已經做好了準備。兩國政府正在準備有關對華出口農產品的協議,涉及豬肉、面粉、蜂蜜、水果、奶粉等吉爾吉斯斯坦名優特產。吉爾吉斯斯坦因其美麗的自然風光被稱為“中亞小瑞士”,擁有“中亞明珠”之稱的伊賽克湖是世界第二大高山湖,湖水碧藍,空氣清新。位于比什凱克以東的碎葉城是古絲路上的著名遺跡,據歷史考證是唐代詩人李白的故鄉,豐富的旅游資源對中國游客極富吸引力。未來,中吉經貿合將作進一步提質增效前景光明、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