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融創益享”共享公益平臺正式上線運行,標志著融創公益模式形成了線上線下的一個完整閉環,構建起一個較為完善的企業公益生態圈,成為融創中國踐行社會責任的愿景實體。該平臺包括助學扶智、關愛救助、鄉村振興、生態環保、古建保護、社區服務六大類品牌及諸多公益慈善項目,極大降低與拓寬了公眾參與公益慈善的門檻,為更多愛心人士鋪平了道路、壘起了臺階、建造了廳堂。
從成立“公益基金會”到建立“融創義工聯盟”,從“全員公益計劃”到“融創益享”共享公益平臺的問世,從公益慈善方式的變遷到平臺與模式的升級,可以清晰看到融創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脈絡與價值追求。
從未停止公益慈善腳步
融創中國成立至今,始終重視公益慈善的文化價值與社會力量,由此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公益慈善之路。在公益主體上,由最初的企業主導轉變為企業與員工、業主及社會愛心人士協同共進;在公益樣態上,由單點對單點的幫扶轉變為多點對多點的資源共享;在公益方式上,由單純向困難者提供錢物幫助,轉變為提供復合型、可持續的產業扶持、教育扶智、文化傳承與復興等。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多年以來,融創中國累計捐助善款近6億元,全部用于扶貧濟困與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從教育扶志扶智到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從賑災救險到古建筑保護,從“輸血”式救濟到“造血”式發展……,融創中國的公益慈善實踐表現出了豐富多彩的內容。
“英苗培養計劃”是融創公益結合自身教育資源,致力于城鄉教育均衡化、推動貧困地區兒童發展的綜合型教育扶貧項目,旨在讓鄉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增強他們的信心及對未來的希望。
2018年,融創整合文旅、產業、教育、文化等資源,在海南、云南、貴州等地積極打造“美麗鄉村樣本”,帶動當地村民脫貧并建立可持續發展模式,通過踐行“樂享原鄉、美好生活”理念,賦予鄉村新的文化與自然風貌。
在推進古建筑保護方面,多年來,通過對“桃花源”等中式項目的打造,融創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匠“香山幫”合作,精研古建筑制式與傳統中式建筑工藝技術,承擔了大量保護與修復歷史古建筑的工作。
力推公益慈善持續升級
“融創益享”共享公益平臺的開發思路源自融創對社會需求的洞察。平臺的意義是使公益慈善回歸本質,公益慈善不止于捐贈,更多、更重要的是參與其中。在以往的公益慈善實踐中,很多融創業主心存參與的愿望,卻又常常囿于對項目信息的了解與受助者真實性甄別的麻煩,或是項目或活動時間與生活發生沖突,造成了“有心無處用,有力無處使”的窘境。而共享公益平臺實現了融創公益資源的匯聚與整合,其項目資源一方面來自融創自身的地產、文旅、文化、服務等核心資源優勢,在教育扶智、鄉村振興和古建保護三大領域,融創可以高效連接受助目標;另一方面則是依托融創品牌的影響力,聯合公益慈善組織,開展更為豐富的公益慈善活動,成為企業與社會組織、員工與業主聚攏愛心的載體。
融創中國行政總裁汪孟德在接受《慈善公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融創有兩個核心理念:一是把企業的產品、服務持續做好,這是企業對客戶的責任;二是企業發展受益于社會,也應回報社會,承擔更多社會責任。隨著“融創益享”共享公益平臺的上線,可以預計,各具特色的公益社群將在共享平臺上自發結成、自由合作。平臺也將以更好的體驗、更豐富的內涵,承載與傳遞出更多的善念和義舉。(記者 李濟慈)
(李濟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