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蔡木通擔任廣東省汕頭市存心慈善會會長以來,在慈善養老、醫療救助、救援服務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成績,為眾多困境中的百姓送去了眾多地溫暖與關愛。鑒于此,蔡木通在2014年當選為廣東省慈善總會副會長,這讓他在慈善的道路上越走越越遠。
構建多層次慈善服務格局
2006年,作為存心慈善會會長,蔡木通積極籌集民資民力成立一所民辦的存心慈善養老機構——存心慈善養老院,主要收養社會“三無”、孤寡、殘疾、完全無監護人監護的單身老人,免費為他們提供衣、食、住、醫、送終服務;2005年開辦了粵東地區首家公益慈善診所——存心善堂診所,聘請11名專業醫務人員坐診,免費服務汕頭市區及周邊殘疾人、孤寡、單親困難群眾;2010年9月成立“汕頭市存心殘疾人工療站”,配備健身器材等設施,形成了一個園林式的殘疾人工療站,并公開招收社會年滿18周歲無經濟來源的殘疾青年,解決了社會50多名殘疾青年的就業和生活問題,把“輸血型”變成“造血型”,讓殘疾人能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
2015年,當蔡木通了解到社會上一些獨居空巢老人每天三餐的溫飽問題不能自理時,蔡木通組織開設了全省首家免費快餐廳——存心免費快餐廳,全年免費向社會殘疾人供應每日三餐,并成立存心義工送餐隊,每日三餐固定為社會低保特困戶、空巢老人、殘障人士、單親戶等苦難人士送上三餐。
此外,為了組織及號召存心慈善會會員、義工等,通過各種形式和活動,為創建“文明汕頭”貢獻力量。蔡木通還利用其汕頭市存心慈善會會長的身份及影響力,組織、發動會員籌集資金40萬,向廠家定制礦泉水2000箱和遮陽傘1000支,分別送到全市六區一縣各交警、文明辦、環衛工人等創文第一線工作人員手上。2016年6月,蔡木通組織三支義工隊到交通擁擠路段駐點,協助交警部門開展“文明出行”活動的宣傳及交通高峰時段行人通行指揮工作,并在潮南、潮陽、海門、濠江等義工隊上街開展清理“城市牛皮蘚”,打掃馬路,向周邊群眾宣傳文明衛生活動的社會風尚。
打造一支民間應急救援隊
災害無情,人有情,面對突如而來的各種災難。2006年,蔡木通組織成立了民間救援隊——存心應急救援隊,由蔡木通擔任存心救援隊總隊長,并在潮汕地區成立200多支分支救援隊,深入各鄉村社區,在汕頭市多次自然災害中如2008年珍珠臺風、2013年天兔臺風等救災工作。在2014年潮南潮陽發生內澇水災時,蔡木通集結存心救援隊馬上調集多艘救生艇,調動周邊救援隊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參與救災,轉移受困的災民達1000多人,并募集100多萬元的救災物資運送到受困鄉村,連續堅守15天的救援工作。
2012年7月3日,汕頭市區烏橋二馬路發生火災,蔡木通接到當地派出所的救助,馬上組織救援隊隊員趕赴現場參與救援。在災情發生后,又聯合當地媒體發起“情系烏橋受困災戶 吹響愛心集結號”的募捐活動,此舉得到廣大市民大力支持,短短一天的時間共籌150多萬元的愛心善款,安置和幫助了受災戶度過難關。
2016年9月14日臺風“莫蘭蒂”的來襲汕頭,蔡木通馬上啟動應急措施,對外開放庇護所,開通24小時救援熱線,組織全市6區義工隊進入救援待命,蔡木通接到群眾救援報料,于14、15日帶領存心援救隊出動機械、鏟車等設備前往金平工業區、玫瑰園、百花路等進行清障排澇的救援工作,為幫助受困的群眾及時轉移。臺風當晚在本市各區縣尋查危房轉移三例孤寡老人到本會庇護院進行庇護,并送熱飲、保暖衣、棉被等,讓困難群眾度過一個安全溫馨的夜晚。
鑒于存心救援隊在當地的群眾基礎,2017年8月與汕頭市消防局簽訂共建單位,成立了27支志愿消防隊,每隊配備至少1輛輕型消防車和10名隊員,成為廣東省首支集“消防宣傳培訓、防火網格巡查、初期火災撲救”三位一體的志愿消防力量,已參與撲救初期火災100余起,深入236個社區舉辦消防宣傳培訓1.2萬余次,受教育群眾超過50萬人次。在潮汕地區各村鎮的救援隊基礎上抽出專職人員,配套消防設施,設置微型消防站、微型消防巡邏車和消防救護車,成立存心志愿消防隊,日常配合消防單位開展消防的宣傳工作,定期舉行以文藝形式宣傳消防防范意識,如果各區域發生火災時可起到初始微小火災險情的控制和撲滅,如發生重大火災時可以為消防救援作為向導、疏通道路、清除路障、疏散人群、救援轉移受災人員、維持秩序和災后重建的消防工作,為社會的消防工作起到了積極的幫扶作用。(記者 王 杰)
(王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