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劉友婷 通訊員吳清慧)5月22日,在廣州珠海區的一片老舊城中村內,12名中建三局二公司華南公司“春暉”志愿者扛著10箱愛心物資,輾轉數條街道,在隱蔽的窄巷尋到了南石頭街康園工療站。
見到站內38名精神和智力存在障礙的“特殊朋友”后,“春暉”志愿者給他們講故事、唱歌,還一同種植多肉植物、競賽手工折紙。互動中,“特殊朋友”們喜笑顏開,與志愿者結下了深厚友誼。
據了解,這批“春暉”志愿者的辦公地之一——廣州工業大道項目部與南石頭街康園工療站僅相隔5公里。他們計劃設立志愿服務的基層站點,與南石頭街康園工療站達成協議,將駐點扶助,形成長效機制。
此次活動的牽頭志愿者是李彥琴,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從南石頭街道辦居委會得知這家公益性福利服務機構。“如果是近距離開展公益活動,能更好地利用人力、物力、時間,更能激發職工參與的積極性,有利于與公益機構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李彥琴如是說。
經實地調研,李彥琴發現,南石頭街康園工療站所接納的多數精神及智力殘障人士的父母已過世,且無兄弟姐妹照顧、無就業能力。而每月低保補貼難以滿足他們社保及醫藥費的支出需要,更甚者無力繳納費用。了解情況后,她決心組織公司志愿隊參與到這項殘障扶助工作來。
于是,李彥琴和廣州廣鋁、遠大總部大廈項目部的“春暉”志愿者胡波共同籌備,號召華南公司在廣州市海珠區的職工,與南石頭街康園工療站達成協議,設立志愿服務的基層站點,駐點扶助,形成長效機制。
“項目部零散分布的特點能加大建筑企業公益力量的滲透。”中建三局二公司華南公司“春暉”志愿者隊長丁勇表示,公司將覆蓋廣東、福建、海南地區,根據工程分布情況,以項目部為主體建立“志愿基站”,深入對接當地街道、社區和協會,通過長效、便捷的志愿服務,引導職工融入社區公益活動中。
(劉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