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大部分國家,10至24歲的青年群體數量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5,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亦是如此。
“一帶一路”倡議旨在通過加強政策協調和互聯互通,推動貿易暢通、金融一體化和民間交往等方式,促進全球共同增長、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意味著對于如此一項倡議,青年必須是其中的積極參與者和重要受益者。
再往遠看,如果“一帶一路”倡議要實現其作為一項有影響力的全球性長期發展與合作戰略的愿景,它需要青年推動其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所言:“青年將決定我們能否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幸運的是,如習近平主席所述:“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一帶一路”倡議將推動青年交流和教育納入其實現宏偉目標的若干優先行動之一。
一些值得注意的事實
截至目前,已有126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倡議合作協議。這些國家的陸地面積和人口之和分別占全球陸地總面積和總人口的超過40%和60%。同時,其GDP和世界貿易總量之和分別占全球總量的超過30%和40%。不過,全球超過五成的極端貧困人口生活在這些國家。
高貧困率或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國家出現的一種矛盾狀況——青年群體的中等教育凈入學率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在持續上升,但他們的失業率和生育率卻相對較高。事實上,聯合國和世界銀行最近披露的數據顯示,總體而言,在“一帶一路”沿線許多國家,15至24歲群體中既未就業、也未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比例超過1/10。
與高收入國家相比,在這些分布在南亞、中東、北非和東歐的國家中,至少有35個國家的青少年生育率相對較高。
人類核心需求相互交織
考慮到這些事實,我們要記住,所有年輕人不論其地理位置和社會地位如何,他們都參與了尋找方式方法滿足自身基本物質和社會需求的成長過程。他們還尋求獲得知識、技能、人際關系和價值觀,他們認為這些是成功人生所必需的。他們的核心需求——安全和幸福、高質量的教育和培訓、體面的工作、健全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網絡、有意義地參與社區生活——必然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
無法滿足一個核心需求幾乎不可避免地會破壞其他核心需求的實現。比如,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某些國家,數以千計的10至14歲的少女因家庭暴力和強迫婚姻無法正常過渡至健康的成年時期。這些侵犯人權的行為往往會突然阻斷女孩們的學業、損害她們的身心健康、致使其與同齡人隔絕開來,并對其經濟生產力產生持續一生的破壞性影響。
讓青年成為變革的推動者
然而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即賦權以青年時,他們就會成為經濟和社會變革的有效推動者。因此,如果“一帶一路”倡議的投資結構有助于增加年輕人的健康、社會和經濟資產,該倡議對參與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將顯著增強。這是一筆明智的投資,因為今天的青年將決定他們國家的未來,以及他們的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做出的貢獻。
其實,某些為最大限度發揮年輕人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變革推動者的潛力的投資,并不需要巨額資金投入。比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繼續努力拓展青年群體接受中等教育的途徑的同時,也應投入額外的資源以減少該領域的男女性別差距,如此,努力的回報將顯著提高。
在提高青年群體的就業率和就業能力方面,也必須特別注意男女平等。此外,還應投入更多精力和資源增加青年群體尤其是少女獲得全面的性教育和性與健康服務的機會,為他們進入健康快樂的成年期打下堅實的基礎。
發揮年輕人能量的有效手段
總之,這些干預措施是充分發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年群體的技能、能量和創造力,以促進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之一。
有強有力的證據證明,“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投資促進了亞洲、歐洲、中東、拉丁美洲和非洲多個國家的交通、通信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制造業發展,推動了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
不過,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設法使這種經濟增長轉化成為大部分國民,特別是年輕人提高體面的工作、改善健康狀況的機會。其中的關鍵在于,針對年輕人的教育、健康、安全、技能和經濟生產力的投資,將直接有助于構建生產建設所需的人力資本。
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啟示
展望未來,如何讓青年群體更積極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并從中受益,這個問題需要得到更大的關注,因為年輕一代的活力、健康和富有成效的參與是任何一個國家實現穩定和繁榮的基石。
本著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絕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的精神,“一帶一路”倡議必須要能夠為處境不利的年輕人,像是殘疾人和因暴力沖突、自然災害、經濟困境流離失所的人,創造改善生活境況的新機遇。
(本文作者為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洪騰)
(洪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