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上海4月10日電(記者 賀煒)4月10日上午,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在“上海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中央媒體主題采訪活動上表示,上海市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動能加快形成,90%國際高端品牌已進駐上海。
應勇透露,近年來,上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升級,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應勇介紹,上海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由改革開放之初的18%,到90年代初已提高到30%,目前穩定在70%左右(去年比重達到69.9%),信息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科研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等現代服務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提高至30.6%,其中2018年增長3.8%,高于全市工業增速2.4個百分點。
應勇表示,上海需求結構持續優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網絡購物交易額都突破1萬億元。一批重大民生項目、基礎設施項目和帶動性強的產業項目先后建成,去年工業投資增幅創近十年新高。
應勇指出,上海新動能加快形成,包括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內的新經濟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過31%。去年新集聚品牌首店835家,其中國際品牌首店300余家,國際零售商集聚度升至全球城市第二位,90%的國際知名高端品牌已進駐上海。
此外,上海市場主體活力增強,2018年全市平均每個工作日新設企業1318戶,全國日均新設企業超過1.8萬戶,其中超過96%是民營企業,活躍度達到80%。上海已經初步形成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兩翼齊飛”、國資、民資、外資“三足鼎立”,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四輪驅動”的經濟發展格局。
(賀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