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22日電(記者 朱月紅 潘一僑) 世間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美妙的安排。意大利遇見中國,就會遇見盛世繁華,遇見日新月異,遇見歡聲笑語......無論是真實的遇見,抑或是可期的遇見,都是如此。本期《中國那些事兒》,由意大利小伙伴為我們講述他們遇見中國的故事。
茱莉婭是來自意大利的一名學生。她為何遠赴中國求學,在中國又有什么別樣的體驗......讓我們先一起聽聽她遇見中國的故事吧。
來華留學,始于巧合
一開始,她選擇來華求學純粹是個巧合。在她高中的時候,因為孔子學院的緣故,她迷戀上了中國的漢字。
她由衷地說:“孔子學院到她的學校介紹中國,給她們看了一些用中文寫的中國物件。當時我就對中國的漢字非常癡迷,真的想好好了解下它們的歷史。”
于是,她下定決心學中文,所以就在上大學時選擇了中文系。就這樣,她在意大利的大學學了兩年中文。”
而后來選擇來中國學習也是為了提高中文水平。她依稀記得,第一次來北京還是在她大一的時候,那時只是想看看是否真的熱愛中文以及這里的風土人情。
“如果不喜歡我就要換專業了。當時我在一個寄宿家庭生活了一個月,我真的很喜歡他們。他們特別好客,把我當自家孩子看待,所以我決定來到中國繼續學習中文。這就是我來這里的原因,我愛北京。” 她如是說道。
情系華夏,緣于風物
漸漸地,她深深地愛上了中國的風物人情。在所有去過的城市當中,她說:“我去過上海、蘇州、杭州、內蒙古、大同......但是北京是我最喜歡的城市。”
說到其中緣由,她對北京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她說:“游走街頭時,你會發現胡同、街頭小吃以及在公園里翩翩起舞的市民,這都是很傳統的文化。而在北京,你還可以領略到另一番景象,大型購物中心、摩天大樓比比皆是,北京很好地將其融合在一起,在這里你可以真正了解到中國是什么樣的,中國人又是如何生活的。”
除此之外,她還對中國的食物贊不絕口。她說:“意大利食物真的非常美味,但當我來到這里之后,我發現中國也有著非常悠久的烹飪文化。我最喜歡的食物是麻辣燙、北京烤鴨還有包子。有一點與意大利很像,那就是中國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小吃和招牌菜。”
流連中國,終于初心
學成之后,她的心愿是為促進意大利和中國友好往來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語言學習,我想為促進意大利和中國關系發展努力。我想我開始學習口筆譯也能幫助(意大利)人民了解多彩的中國,更何況中國和意大利有很多共同之處。”
總有一些光亮,讓人覺得可以勇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正是這份如光亮一般的初心,使得茱莉亞遠赴中國學習中文。
至于畢業之后想在中國找一份什么樣的工作?她還沒法給一個確定的回答,但她為促進意大利和中國友好往來貢獻自己力量的初心一直都在。
日暮影斜,她為中國代言:“歡迎來到北京,我覺得中國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希望)你們都要來這里發現中國人和中國的文化。”
其實,還有一些意大利小伙伴還未曾來到中國,但他們對遇見中國非常期待,快和我們一起聽聽他們怎么說吧?
有七個小時的時差,有一萬多公里的距離,中國與意大利如是遙遠,但即使有時空的距離,但中意兩國的友誼必將地久天長。
(編輯:劉世東 王輝)
(朱月紅 潘一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