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林凌)“順應時代要求,契合發展需求,回應國際挑戰,是我們國家堅定不移對外開放的再宣示、再出發。”外商投資法草案8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談及這部備受關注的法律,全國人大代表、南充市副市長唐燕思考最多的是,四川如何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做好外資工作。她說,去年全省實際使用外資90.2億美元、增長10.6%,增速比全國高7.6%,“但還有兩個難題需要突破”:
一是發展極不平衡:全省五大經濟區中,成都平原經濟區占全省外商投資87.3%,其他4個經濟區加起來占比不到13%。唐燕認為,這需要持續深入推進“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戰略。
二是龍頭引領作用不強:全省投資總額排名前5%的166家外商投資企業中,投資10億美元以上的外商企業11家,5億到10億美元16家,投資大、規模大的外商企業占比較小。
如何抓住外商投資法出臺的契機,給四川外商投資再添一把“火”?唐燕建議,首先要在配套措施上下功夫。
“建議盡快研究出臺配套實施細則。”唐燕說,外商投資法是基礎性法律,搭建了制度框架,需要加強與實際工作的銜接,進一步細化、量化、具體化,讓法律可落地、可遵循、可操作。此外,還應盡快研究修訂中西部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引導更多外資投向中西部地區,投向四川,給予更多政策傾斜,布局更多高端產業。同時還要研究吃透法律,清理梳理原有政策,盡快研究出臺四川投資促進和便利化政策措施。
其次要在平臺建設上下功夫。唐燕建議,支持四川探索建立內陸自由貿易港,加快“四川自貿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建設,依托成都“雙機場”優勢,支持四川建立以航空為特色的內陸自由貿易港,形成內陸與沿海同步開放格局。
“四川的開放平臺很少,難以支撐高水平對外開放。”唐燕舉例說明,比如全國綜合保稅區有65個,四川只有成都綜合保稅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國219個,四川只有8個,“建議加大對四川開放平臺的支持。”唐燕還建議支持南充申建保稅物流中心(B型),彌補川東北對外開放平臺的空白。
(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