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鴻鈞,湘潭縣射埠鎮土橋鄉人,1905年9月15日出生于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因家境貧寒,梁鴻鈞少年時代逃荒到廣西欽州做工。1921年冬,他投身廣東八屬聯軍當兵(總指揮鄧本殷),駐防欽州。1925年冬,國民革命軍南征勝利,他加入國民革命軍第四軍。
1926年夏,梁鴻鈞隨第四軍離開廣東,下長沙,克武漢,參加了北伐戰爭。1927年8月1日,他參加南昌起義,被編入第十一軍第二十五師,并隨部隊轉戰贛南、粵北、湘南。1928年4月,隨部隊到達井岡山,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至1931年,他又隨部隊在中央根據地參加反圍剿斗爭,先后任連長、副營長、營長。1933年10月,編入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擔任副政委。
1934年10月,梁鴻鈞參加紅軍長征。到陜北后,紅五軍團改編為紅五軍,他先后任團副政委、政委。1937年8月入延安抗大第三期學習。1938年3月,他在延安抗大畢業后,任陜甘寧邊區留守兵團參謀長、延安警備區參謀長等職,為保衛延安而日夜操勞。同年9月,黨中央決定派他去廣東開辟抗日根據地。1939年5月到達廣東省惠陽,任中共廣東省東江軍事委員會書記,負責指揮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參與領導東江地區敵后游擊戰爭和開辟大嶺山、陽臺山抗日根據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曾參加組織護送撤離香港的著名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國際友人至后方安全地區,受到中共中央來電表揚,在國際上也產生了良好影響,史稱“省港大營救”。1942年起任廣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總隊長、參謀長,東江縱隊軍事特派員。帶領廣大游擊戰士在華南各地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在面臨日、偽、國民黨頑軍三方夾擊的嚴峻形勢下,他領導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積小勝為大勝,建立抗日根據地,堅持艱苦卓絕的戰斗,壯大了我軍力量。
1944年冬,他率部轉戰到粵中地區后,接上級黨組織指示籌建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1945年1月20日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在鶴山縣宅梧鎮成立,梁鴻鈞任司令員。這是中國第一支以人民解放軍命名的軍隊。同年2月22日他帶領部隊來到廣東省新興縣陽春鎮蕉山村,突遭國民黨頑軍158師473團襲擊,指揮作戰時,不幸身中數彈壯烈犧牲。(記者高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