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地產公司開始立足“一帶一路”倡議,充分發揮自身投資能力、客戶資源及河南的優勢產能,制定了新的投資戰略。中信資本董事長張懿宸說,公司從事海外投資已有十多年經驗,在美國投資26家公司,在日本投資十余家公司,這當中的成功經驗是一定要找到和中國市場相關的投資項目,并合理布局產能。
新華社“中遠荷蘭”號4月23日電特稿:中國東盟共奏“海絲”跨海和聲 從中國到新加坡,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旗下“中遠荷蘭”號日夜兼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讓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互聯互通,更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提供了對接發展、合作共贏的機遇。
新華社雅典4月23日電 專訪:文明古國論壇具有里程碑式意義——訪希臘外長科恰斯 科恰斯說,希臘和中國是文明古國論壇的“發動機”,共同把文化作為軟實力和智能實力,促進合作、增長和穩定。
5月14-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這將是“一帶一路”建設三年多來首次舉辦的高規格多邊會議,也是今年中國主場外交的頭場重頭戲。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一帶一路”經歷由“中國倡議”到“國際共識”,從“中國理念”到“國際合作”,從“中國方案”到“全球共建”的飛躍性發展。
雖然從國土面積、人口、資源等要素來看,以色列只是一個小國,但是它是一個世界公認的“科技大國”“經濟大國”和“教育大國”,被譽為“創新的國度”“第二硅谷”。
“智慧宮”是中世紀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在巴格達建立的全國性綜合學術機構,被稱為“阿拉伯翻譯運動”的大本營。2011年,馬永亮、張時榮兩位寧夏大學老師和寧夏大學博士生埃及人艾哈邁德·賽義德成立寧夏智慧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開展中阿圖書互譯、出版等工作,同樣致力于與阿拉伯國家進行文化交流。
“一帶一路”雖是中國提出的發展倡議,但是卻是世界共享的發展機遇。通過參與各國責任共擔、利益共享、命運與共,“一帶一路”必將走得更遠。
“一帶一路”不僅連著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更是國內僑鄉與海外華人華僑的天然紐帶。2015年1月,以“同享海上絲路新商機,共建汕頭華僑試驗區”為主題的汕頭華僑試驗區首場境外推介會舉行,會上簽約64個項目,累計吸引投資額達1589億元。
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大平說,“字說中國 節傳文脈”大型傳統文化傳播系列活動,就是要用世界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主辦方邀請了“一帶一路”和“漢字文化”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以“絲路文明——漢字與文化旅游開發”為主題,解讀“一帶一路”與“中華漢字”的意義。
在新型全球化背景下,應發揮好上海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建設國際經濟、貿易、金融、物流及科技創新五大中心。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參與投資建設,開拓了新的市場。事實證明,“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近日,多名中國企業家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對“一帶一路”的積極看法,一起來看看他們都是怎么說的。
中國古代,位于東南沿海的居民依海而生,船只成為他們與外界貿易與交流的工具。4月16日,在位于上海洋山深水港的三期碼頭,橋吊在為“中遠荷蘭”號進行繁忙的裝卸貨作業。
4月13日,在肯尼亞蒙內鐵路一列測試列車上,乘務員練習迎賓禮儀。新華社記者孫瑞博攝 肯尼亞蒙內鐵路聯調聯試工作目前平穩推進,為預計的6月通車試運營做好全方位準備。肯尼亞總統肯雅塔2015年視察該項目時曾表示,這是肯尼亞在過去半個多世紀里興建的最大基建項目。
“一帶一路”倡議為保加利亞和中國的合作提供了更高更廣闊的平臺,保加利亞愿意積極投身到新絲綢之路的建設中去,全方位加強與中國在各個領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