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2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廖麗萍 通訊員 郭偉 陳智明)通過對公開數據的抓取、分析、整合,園區的管理者對園區的經濟結構、新興產業發展趨勢、人才供需及就業情況等了然于胸;借助線上服務平臺,“一站式”的服務,實現了企業辦事不出園。不僅如此,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也被應用到園區管理中,機器人代替人工承擔起接待任務。
充分運用數字化產品、技術與服務推動政務服務、市場服務、園區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廈門火炬高新區的園區管理運營和服務變得更有智慧。
智慧用數 數字化運營園區
在廈門軟件園二期望海路61號一樓的展示廳里,一面由48塊液晶屏組成的超大屏幕格外搶眼,這里,藏著軟件園數字化管理運營的秘密。
“園區的注冊企業數、企業行業分布、園區的產值、近30天園區的就業機會等等,幾乎所有的數據都顯示在了這張超級大屏上?!蔽憔W副總裁陳昊介紹說。
這個網羅了軟件園二期各種大數據及其相關分析的“秘密武器”,是廈門軟件園攜手戰略合作伙伴唯你網的“園區寶·數觀園區”產品,共同打造的數字化運營管理平臺,以企業、產值、創新和就業四個維度展示園區大數據。
別以為這只是一些簡單枯燥的數據,通過搜集、分析和應用后,這些數據就成了園區管理的“最強大腦”。比如,產值大數據方面,通過對園區企業和園區投資帶動企業,以及空間區劃內所帶動的企業年產值情況進行分析和推測,能夠有效掌握園區經濟運轉狀況、經濟結構及新興產業的發展趨勢,從而為園區管理者調整扶持政策及服務導向提供了依據。
“針對產業園區的運營痛點,應用大數據技術能為園區提供專業性的服務產品?!标愱徽f,數字化應用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園區的產業發展,除了“數觀園區”外,大數據平臺還為園區提供了“大數尋商”“大數識商”等服務,幫助園區精準招商,并針對企業實際精準施策。
在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軟件園管理處處長倪杰看來,軟件園引入的大數據創新技術手段是實現智慧管理的一種嘗試。通過大數據對園區進行智慧管理,實現了“三個提升”,即信息匯集實時化、數據分析深入化、管理服務主動化,有助于更精準地制定政策、服務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以加快數字化運營和數字化服務為目標,高新區還全面實施“智慧化、數字化、網絡化”園區建設,在園區配備智能導覽機器人,以滿足園區智能接待和導覽,提升園區智能化水平。下個月,園區企業云知芯的接待機器人將亮相廈門軟件園三期展廳,擔任展廳導覽解說工作。
智慧用心 數字化服務企業
一面是掌握技術的高?;蚩蒲袡C構,一面是面向市場的企業,如何讓兩者高效對接,實現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和效益最大化?廈門火炬高新區用互聯網為技術交易各方架起了橋梁。
2016年,科易網(火炬高新區)技術交易平臺正式上線,整合了高校、科研院所、專家、科技服務機構等各類科技創新資源,為技術和科技服務供給方、需求方、中介方等各方主體提供資源豐富、對接活躍、安全規范的專業化技術專利與科技服務。如今,平臺已促成63個技術項目落地火炬高新區,簽約交易金額達1.2億元。
推動市場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廈門火炬高新區還搭建起了線上中介服務平臺和“項目—資本”對接平臺,設立高水平中介服務網絡超市,集聚服務機構47家,服務事項152項,企業可在網上申請相關服務,并獲得高新區“創新券”35%的補貼。同時,在“鷺創匯”平臺上,集聚了創投、銀行、擔保、券商等各類金融機構200余家,總基金規模200億元,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實現線上“項目—資本”對接。
服務“上線”,不僅打破了信息孤島,實現資源的匯聚,有效降低了企業發展的成本,也大大壓縮了辦事時限,提高了服務效率。
“借助智慧火炬平臺系統,高新區對各項事務實施全程網辦?!睆B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管委會5個大項14個小項的市級審批和服務事項,100%實現“一趟不用跑”或“最多跑一趟”,全年辦理審批事項1896件,總體壓縮審批時限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