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筑面積147萬平方米、世界上最大的會展綜合體里,中國藝術正對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連日來,當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嘉賓走進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展館,伴隨他們行走動線的,是一件件精心陳設的藝術品。
健康科技產業與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的高品質是息息相關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諸多世界醫藥企業紛紛攜前沿的健康科技產品亮相,助力實現“健康中國”。在進博會的醫療器械與醫藥保健產區,我們能夠感受到高端的健康科技正在走進我們的生活。
為打通線上線下、連接場內場外,充分發揮進博會的“溢出效應”,讓消費者無需到展會現場就能購買進博會上亮相的特色商品。首批亮相國拍網拍平臺的四場進博會參展商品專場拍賣會,分別為蒙古館專場、智利館專場、高島屋專場及日本國際介護協會專場,共精選拍品50余件。
最近,社會各方對科創板的制度設計和推出節奏十分關注。目前,中國證監會和上交所已在積極推進相關工作,按照高標準、穩起步、重協調的思路,制定工作方案、各項規則以及配套制度。
在進博會上,全球商品和服務匯聚中國,彰顯了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與世界共享未來的堅定信心。保加利亞中小企業署(代)署長米內夫表示,保加利亞積極支持企業參加進博會,以促進雙邊貿易的發展,保加利亞與中國具有發展經貿合作的巨大潛力。
當前,中國正處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科技創新特別是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是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型的關鍵。楊迎芳認為,中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越來越重視,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有廣闊前景,這為格蘭富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新聞中心的非遺展區中,傳承人呂協莊(左)在向記者展示上海燈彩。在進博會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展區,韓國品牌陸心媛的工作人員展示護照夾。無論是精密的匠心與創新,還是舌尖上的碰撞與融合,多姿多彩的各國文化在進博會上美美與共。
作為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12個主賓國之一,越南企業把這場盛會視為拓展中國及國際市場的絕佳機會。對于首屆進博會,越南給予了高度重視,越南總理阮春福4日率越南政府高級代表團和企業家出席進博會。
光明日報記者 孫金行攝/光明圖片 在足足排了20多分鐘的長隊后,記者終于品嘗到了酸甜入味、回味無窮的“龍蝦風味海鮮飯”。秘魯中餐按照當地人的喜好調整口味,形成一種名為“Chifa”的菜系(讀音近似于中文的“吃飯”)。
發那科展臺由日本發那科公司與上海電氣集團聯合投資的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布展,完成上述一系列流水作業的是一套機器人模型定制化柔性裝配生產線。據陳峰介紹,目前這種“盒子”已經在蘇州、香港等地開始實驗性部署,為客戶提供交通管理、環境保護等領域的解決方案。
德國斯坦福公司帶來的鐵鍋,“用天然礦物鍍層,好用更健康”,他們在產品宣傳冊上打出醒目的字樣——“科技讓烹飪更舒心”。中國當前正面臨消費升級,預計未來15年將進口超過30萬億美元的商品,進博會為全球優質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良機。
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琳瑯滿目的進口商品、走在前沿的“黑科技”產品大放異彩,參展商、采購商收獲頗豐。如今,新舊動能正在加快轉換,只有敢于創新、勇于變革,才能突破世界經濟發展瓶頸。
作者:張恒龍(上海大學上海合作組織公共外交研究院副院長、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當前,全球經濟仍然深陷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復蘇遠不及預期,全球產業布局正在加劇調整,經濟全球化存在較多制約因素,難以適應各國經濟發展新訴求。
作者:喬兆紅(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中國學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在上海舉行。創辦進博會,是中國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
8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發布的《中國日用消費品對外貿易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大宗日用消費品進口普遍增長。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李文鋒指出,2017年我國日用消費品進口市場布局逐漸均衡和優化,自“一帶一路”國家進口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