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卡托維茨12月17日電 當地時間12月6日下午,中國低碳聯盟和清華大學在2018年聯合國卡托維茨氣候變化大會“中國角”聯合舉辦了“應對氣候變化下的行業深度減排”邊會。
邊會由中國低碳聯盟秘書長主持,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副司長孫楨出席了邊會并致辭,孫司長提出中國正在建設涵蓋全國的碳市場,在電力行業之后,未來會有其他行業加入,這將對各個行業的減排有著積極的推動。中國也將按照巴黎協定的要求,進一步開展并推動中國各個行業的低排放研究。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何建坤在致辭中提出,推進行業特別是工業行業的深度減排是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實現中國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重要內容。推進行業深度減排的核心對策一方面是要提高能源使用的技術效率,另一方面要通過推進工業行業的轉型升級,降低工業增加值的強度,推動工業產品向國際價值鏈的高端發展。行業深度減排需要通過加快技術的推動,先進技術的應用推廣不僅有利于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同時也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中國的全國碳排放權市場要涵蓋主要的高耗能行業,旨在通過碳價的機制促進企業采用更多的先進技術,引導企業的資金投向,同時,碳市場也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和行業的低碳發展提供了發展機遇。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行業發展與環境資源部環保與氣候變化處處長張晶杰在邊會上做“中國電力行業低碳發展”的主題發言,介紹了電力行業低碳發展的政策目標,探索與實踐,以及未來之路,提出中國經濟、資源、能源轉型的基本要求是資源利用、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以及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從能源角度,未來將逐步建立以“碳”為統領的能源系統優化體系,包括加快推進應對氣候變化的立法工作;加快出臺或修訂與應對氣候變化相關聯的“能源法”、《電力法》等;電力行業制定碳交易法規和相關配套政策;制定或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和專業技術標準等。目前致力于整個碳市場的設計,旨在通過市場機制的政策手段,促進電力行業的低碳發展目標的實現。碳市場和電力市場能夠實現聯動發展,使碳成本有效傳導到電力市場。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教授顧阿倫介紹說,“十二五”期間整個經濟發展和排放狀況表示,碳排放增長明顯放緩,主要原因是能效的提高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未來中國需要繼續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以實現行業自主貢獻的目標。如何把中國的全國碳市場設計成為有利于行業的低碳轉型和低碳投資對中國的“十四五”規劃非常重要。
之后的嘉賓討論環節邀請到了來自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協會科學技術部處長邵朱強、中國建材聯合會節能減排分會副秘書長張晉、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產業發展部節能與低碳發展處翁慧、美國環保協會高級經濟學家Pedro Piris-Cabezas、以及國際能源署能源政策分析員Caroline Lee。來自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建材行業以及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協會代表首先介紹了各自行業在節能減碳方面的工作進展。國際能源署能源政策分析員Caroline Lee提出碳價能夠幫助行業實現能源轉型,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效在內的各種配套政策與碳市場一起將發揮更大的作用。美國環保協會高級經濟學家Pedro Piris-Cabezas在討論環節中介紹了作為全球前十的排放行業--航空航天業的碳排放現狀,提出航空業快速的發展將威脅到我們實現1.5度的目標。技術的革新和發展是未來航空業減碳以及實現近零排放的核心關鍵所在。只要我們持有堅強的脫碳目標,就能夠研發出更多的技術實現近零排放。
(編輯:嚴玉潔 蔡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