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蟲系列”衛星在軌效果圖。
中國日報12月7日電(記者 李磊)12月7日,“瓢蟲系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二丁火箭升空入軌。“瓢蟲系列”由7顆小衛星組成。完成在軌測試后,“瓢蟲系列”將在野生動物保護、野外應急救援、車輛船舶監測、物流追溯等領域,開展衛星物聯網系統級驗證。
此次發射的衛星中,主星瓢蟲一號為百公斤級衛星,其余為3顆6U立方星,3顆3U立方星。瓢蟲一號及5顆立方星由民營商業航天公司九天微星自主研制并運營,一顆6U立方星為聯合研制。
九天微星創始人兼CEO謝濤表示,研制百公斤級衛星,主要是結合軌道高度、市場需求、研制成本、運載能力等多重因素來考慮的。相對于納衛星,百公斤級衛星能承載更多業務,而相對于大衛星,百公斤級衛星在成本上更有優勢,也更加靈活。
據了解,九天微星成立于2015年,專注于微小衛星創新應用、通信系統研發及星座組網核心技術。據透露,九天微星計劃于2019年底再發射“一箭四星”,2022年完成72顆物聯網衛星星座的部署。
按照“應用先行”的發展思路,九天微星于2018年10月發布了自主研制的物聯網衛星網關、物聯網數據傳輸終端、野生動物監測終端,以及天地一體化物聯網通信解決方案。其中物聯網數據傳輸終端將與華米手表進行連接,通過“瓢蟲系列”衛星,在沙漠和戈壁進行野外應急救援解決方案驗證。據了解,利用可穿戴設備的生命體征監測功能,加上覆蓋范圍廣泛的衛星通訊,未來用戶一旦遭遇險境或嚴重健康問題,可穿戴設備有望通過自動觸發或主動上報的方式,將求救或健康異常信息經由通訊模塊上傳至衛星,衛星接收后會迅速下發云端,并通過數據轉發以短信的方式,將求救者精準位置及健康狀況等信息傳輸給緊急聯系人,從而為求救者贏得更多救援時間和機會。
“智慧車輪”物聯網終端可以監測胎壓、路況、油耗、駕駛行為等數據,以及車輪是否被盜,通過衛星回傳給管理中心。該項目已經完成實驗室工作,即將開展外場測試,在真實道路上進行驗證;與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合作的大熊貓項圈,相比國外同類產品更輕便耐用,不僅可以采集野外大熊貓的位置信息,未來還可以采集體溫、姿態、叫聲等生命體征數據,通過衛星傳給工作人員。類似應用場景將會拓展到東北虎,金絲猴,藏羚羊等珍稀動物保護上。
據九天微星聯合創始人兼COO彭媛媛介紹,明年四顆物聯網衛星發射后,數據采集間隔約為4小時,可以滿足部分行業客戶的需求。比如集裝箱在海上哪個地方,箱門有沒有被打開,箱內貨物的溫度濕度,這些數據可以每4小時回傳一次,能夠滿足客戶需要的。隨著部署12星,24星,72顆星,逐步達到準實時的采集頻率,將應用拓展到及時性需求比較高的行業。
為了驗證百公斤級衛星的平臺,并吸引社會各界更多關注并參與商業航天,瓢蟲一號也搭載了星光閃爍、太空自拍、太空VR等創新功能。瓢蟲二號、瓢蟲三號分別是“貓王收音機星”和“華米星”。瓢蟲五號即“立可達教育衛星”,搭載遙感相機,面向中小學校開放數據資源,用于開展航天科普教育;瓢蟲六號即“天貓國際星”,搭載了特殊材質的天貓公仔,以及部分天貓用戶的告白語音文件,后者將于近日回傳地面。這顆衛星也是九天微星與阿里巴巴合作的開端,未來雙方有望在物聯網領域開展合作。瓢蟲七號即“RE: X星”,是與鹿晗工作室合作的一顆公益衛星。
謝濤表示,九天微星的使命是讓每一個人、組織都能方便地參與航天活動,并利用太空資源與技術使世界更美好。符合這個理念的合作,九天微星都愿意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