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總裁蔡澈先生。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蔡澈(Dieter Zetsche)先生現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總裁。
中國日報:在您看來,除了經濟發展,中國在過去40年還取得了哪些進步?
蔡澈:多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成功,這為在眾多其他領域取得明顯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這在人工智能領域可見一斑。其中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人努力促進變革。就我個人體會而言,中國人渴望變化,主動適應變化并且積極采取措施應對變化——這點我是可以肯定的。談到我們在中國的工作,我們不僅僅關注技術。
更重要的是以人為本,不斷增加人力投入。隨著中國制造業升級換代、中國政府更加重視促進職業教育發展,我們連同各地生產廠商和合作經銷商一起源源不斷地投向“中國制造”領域,努力提高產品質量。2006年以來,我們與全國26所職業學校形成了合作關系,累計有4,800名年輕人參與了我們的職業培訓項目。今后,我們將繼續擴大在華教育培訓項目,與中國人才攜手塑造汽車行業的未來。
中國日報:貴公司如何受益于改革開放政策?
蔡澈:整個汽車行業都受益匪淺。本世紀初,中國開始鼓勵購買私家車,這場汽車消費改革引發了中國汽車市場呈幾何式增長,在200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從此一直牢據世界第一。我們見證并參與了中國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這要由衷地感謝中國客戶的大力支持。自2015年以來,中國一直是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近年來,中德合作不斷加強。我們與強大的中國伙伴共同努力,合作范圍已經從在中國產銷乘用車和商用車擴大到移動服務和汽車金融解決方案等眾多領域。我們扎根于中國,并將繼續致力于當地能力建設,例如,我們的北京研發中心擁有850多名員工。隨著中國成為全球創新中心,我們的研發活動日益廣泛,現已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未來主題——互聯、自動駕駛和新能源汽車等等。
另外,我們在中國本地生產的汽車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國產車型占中國銷量的70%以上。得益于巨大的豪華車購買需求,2017年,戴姆勒與北汽集團合資設立的生產基地成為全球產量最高的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生產基地。今后,我們將進一步加深與中國企業的伙伴關系。戴姆勒和北汽集團計劃共同投資超過119億元人民幣(約合19億美元),打造北京奔馳新的生產基地,以生產更多的“中國制造,為中國定制”產品,其中就包括電動汽車。中國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我們將全力以赴地研發生產適合中國市場的梅賽德斯-奔馳電動車。
中國日報:貴公司與中國同業之間的競爭有加劇嗎?
蔡澈:首先,我想說我發自肺腑地認為競爭是一件好事,因為競爭有利于行業進步,最終受益的一定是廣大客戶。其次,競爭推動我們與發展潛力大的新興企業開展合作。我們與一些中國汽車廠商的合作非常愉快,成果斐然,這為我們開拓中國市場打下強大的基礎。比如我們與北汽集團的合作。前不久,戴姆勒入股北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不僅如此,我們還與中國頂尖的IT巨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公司達成了在自動駕駛和互聯服務等領域的一系列合作。戴姆勒始終不渝地發揚創業精神,而中國為有能力且愿意追求創新、成就汽車業美好明天的企業提供了一方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