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9月18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中國宇航學會獲悉,太空探索與人類未來主題論壇今天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論壇是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的重要分論壇之一,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宇航學會承辦,旨在通過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航天主題演講,讓人們了解中國航天以及世界航天文化,提升公眾航天科學素養,同時探索普及航天科學知識的有效途徑。
會上,來自國內外的多位航天領域知名專家作了精彩演講,他們圍繞商業航天發展應用與科學素養、航天教育與航天人才培養、公眾科學素質普及、人類空間秩序建設、航天技術與醫療民生等話題,商討航天事業的多元化走向,共探航天科學的傳播路徑。
論壇吸引了國外航天領域專家學者參會,包括前聯合國外空司司長馬茲蘭?奧斯曼在內的美國、日本等十多個海外國家的代表參加論壇。
論壇上,中國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司長李國平作了題為“中國航天未來發展展望”專題報告,系統介紹了中國航天未來重點任務、鼓勵引導商業航天健康發展有關政策和中國關于航天國際合作政策。
李國平表示,中國發展航天事業服從和服務于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和平發展、開放發展的原則,未來將重點提升空間探索、利用空間、進出空間、空間應用等四個方面能力。
重點任務方面,在全面完成好月球探測、載人航天、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基礎上,中國航天規劃了月球探測四期工程和深空探測工程,計劃2030年前各實施四次探測任務,深化人類對月球、火星等天體的認知,其中嫦娥四號中繼星已經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按計劃順利推進,計劃2020年發射。同時,中國正在開展低軌運載能力100噸級的重型運載火箭關鍵技術攻關,按計劃推進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并配套完善相應政策,著力推進空間信息應用,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高大眾生活品質。
在商業航天方面,李國平介紹,商業航天是中國航天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快速發展,在商業火箭、商業衛星研制、商業衛星運營、商業測控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成為中國航天發展的一支生力軍。中國政府對商業航天發展政策可概括為“鼓勵”和“有序”,未來將采取更為務實有效的措施,如推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完善政府采購商業航天產品與服務機制等,“鼓勵”商業航天快速發展,同時將營造有利于商業航天的政策環境,引導其“有序”發展。
國際合作方面,李國平表示,中國國家航天局已經與38個國家航天機構和4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24項空間合作協議,建立14個航天國際合作機制,深度參與聯合國外空委等20個國際組織工作。中國主張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加強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他透露,中國計劃在今年10月底發射中法海洋衛星,2019年發射中巴合作的第六顆衛星。中國愿與國際社會一道,使航天活動成果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服務和增進人類福祉。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李瑩輝在論壇發言時指出,飛出地球、遨游宇宙、探秘火星,是21世紀人類最偉大并必將實現的夢想。人類56年的載人航天歷程,累計879天的駐留經歷,讓人類不斷認識了太空環境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由此產生了以研究解決影響航天員健康的生理、心理問題,發展了特殊環境下健康監測技術,形成了以確保航天員健康為目標的應用基礎學科——航天醫學,同時人類機體對重力變化的適應調控和穩態重建研究也為進一步認識大眾健康問題提供了新視野、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
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學院院長翁敬農、美國航天基金會戰略與國際事務局副總裁斯蒂夫?理查德?艾森哈特、香港大學法律系系主任趙云以及日本科學未來館館長、宇航員毛利衛也在論壇上發表了演講。
中國宇航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王一然在總結發言中表示,論壇讓世界了解中國航天,展示中國航天的開放性、包容性,展現航天大國的責任與擔當。同時,他希望,全世界國家、組織應一道探索普及航天科學知識的有效途徑,營造良好的航天知識學習氛圍,一起攜手打造和平、合作、安全有序的太空環境,共同創造屬于全人類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