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區天勝科技公司絲印車間,工人在進行觸摸屏線路印刷。記者 鄭宇 通訊員 劉輝 攝
當今世界,數字經濟風起云涌。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四個扎實”要求,重慶正聚焦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三個關鍵詞,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加快形成智能產業、智能制造、智能化應用“三位一體”發展格局。
《重慶市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8-2020年)》顯示,到2020年,我市大數據智能化創新驅動引領發展作用將顯著提升,智能產業體系基本建成,大數據智能化應用更加廣泛深入,基本建成國家重要的智能產業基地和全國一流的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示范之城,打造數字經濟先行示范區。
今日,2018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首屆智博會)在重慶開幕,更彰顯了重慶發展智慧經濟、打造智慧生活的信心和決心。重慶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進入了發展動力加速轉換的新階段。
為經濟賦能
智能產業企業達3000多家,200余家傳統重點企業正實施智能化改造
今年,馬云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團隊,馬化騰攜騰訊團隊,劉強東帶領京東團隊,先后來到重慶。
馬云將在這里建“智能重慶中心”;馬化騰來渝,是為了開展“智慧交通”合作;劉強東則在此布局京東物流集團重慶區域總部、京東重慶虛擬電商金融產業基地……
為何他們都不約而同選擇重慶?
“因為,這里是中國智能產業發展的一方熱土。”重慶市經信委主任陳金山說。
重慶制造業門類齊全,覆蓋了機械、電子、汽車、裝備、化工、冶金等產業。近年來,在國家系列重大戰略和政策措施的推動下,重慶著眼本地資源稟賦,牢牢把握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帶來的歷史性機遇,積極布局人工智能、集成電路、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中高端產業,搶占智能產業未來發展先機。“這里有豐厚的土壤和廣闊的空間。”陳金山說。
目前,重慶已有智能產業企業3000多家,是全球最大的筆電生產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手機制造業基地。
統計顯示,重慶智能產業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前10位,電子信息產業進入前8位,年產值規模達5400多億元,軟件服務行業排第13位,在全國處于中上水平,且眾多本地智能企業在多個智能領域嶄露頭角,越來越多的重慶智能企業躋身國內“第一陣營”。
今年上半年,全市智能產業銷售收入2282億元,同比增長21.7%。智能產業項目共實現投資430億元,同比增長15.3%,占全市工業投資的比重為31.4%。全市大數據智能化領域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96個,協議總金額1305億元。
除了引進和培育智能產業,我市也加快推動傳統制造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步伐。
陳金山介紹,僅今年上半年,我市就完成智能化技術改造投資311億元,增長16.1%,占全部技術改造投資的81%,重點推動200余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建設智能工廠14個、數字化車間62個。
改造后,相關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高32.7%、產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21.8%、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12.5%、能源利用率平均提高8.4%,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別較2015年累計下降13.9%、22%,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為生活添彩
大數據智能化在政務、交通、醫療、農業、信用體系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真沒想到這么快!我8月7日在網上提交申請,今天就領到證了!”8月9日,渝中區行政服務中心,重慶一家公司法人代表喬智杰領到營業執照后滿臉驚喜。
話音剛落,喬智杰的手機就收到了一條短信,發信人為重慶市印章行業協會。短信上有一個6位數的公章刻制驗證碼。喬智杰憑此驗證碼,可以直接在網上辦理公章刻制,不用再重復跑路和提交資料。
由此,喬智杰辦理營業執照、刻公章、領發票,不超過5個工作日,比國務院統一要求還縮短了3.5個工作日。
“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縮短企業辦證時間,今年起,這樣的速度,將成為我市的常態。”重慶市工商局副局長楊光稱,今年市工商局還將在全市推廣企業注冊登記全程電子化,即企業在網上申請,工商部門核發電子營業執照,除個別需要當面驗證的特殊情況外,申請人與工作人員將實現“零見面”。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重慶網上行政審批正是智能化在政務領域的生動實踐。
在城市管理方面,大數據智能化也讓這座城市變得更加聰明。
江北區上線“智慧城管”系統,地下管網成了探地雷達、爬行機器人、管道潛望鏡、管道檢測車等高科技設備大顯神通的舞臺;路燈智能管理系統直接以電流變化判斷路燈是否正常工作;每臺灑水車都加裝了傳感監測設備和GPS,通過安置在江北區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的電腦,它們的運行軌跡和狀況一目了然。
2017年,江北區“智慧城管”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治理創新范例”。
如今,在政務領域,重慶已建成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外網網絡體系和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在全國率先打造省級層面“互聯網+政務服務”電子指揮中心,419項市級行政許可事項、342項區縣通用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通辦;
在交通領域,完成11292輛巡游出租車車載智能終端升級,安裝接入14731輛公交車、17563輛長途客車、5200輛危險品運輸車輛衛星定位數據;
在醫療領域,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信息系統全覆蓋;
在農業領域,智能農業生產監測與管理網絡一期投用,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初步建成;
在信用體系方面,近30個領域建立“紅黑名單”制度。產生信用數據32.9萬條,實現在線共享,為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提供了基礎支撐。
“我市堅持把激發市場需求,作為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縱深發展的關鍵舉措,形成了以產業帶應用、應用促產業的良好局面。”陳金山稱。
乘智博會東風
構建數據智能創新生態體系和產業生態體系,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大數據智能化帶來的,是整個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
然而,當今世界,正處在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交匯更迭的過渡時期,跨越發展的新路徑正在形成,而新的產業和經濟格局尚未定型。
如何搭上這班快車,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參與者和引領者?
“本屆智博會,除了將展示目前國內外最先進的‘黑科技’產品,還將云集最頂尖的企業家和行業專家。”陳金山說,他們的新思想、新觀點,將為大家開啟一場關于智能化的“頭腦風暴”。
據稱,展會期間各項論壇活動,都將重點聚焦智能產業發展的前沿方向,針對當前國內智能化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深入討論,讓論壇成果在實際操作中得到應用。
同時,智博會期間還將發布《中國智能化發展指數報告》等多份行業報告,這對于我國制定合理的指標體系,評估智能化發展水平,分析存在的不足和問題等具有積極意義。
“我們相信,智博會搭建的平臺,會讓所有參展單位都有更多收獲,觀眾也有更多體驗感和獲得感。”陳金山說。
而對于重慶智能產業的發展,智博會更是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契機。
“將有助于重慶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廣范圍內推動智能產業培育壯大和持續發力,構建數據智能創新生態體系和產業生態體系,推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陳金山稱。
據稱,下一步,重慶將以大數據智能化發展為核心,全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構筑產業發展新動能,推動全市經濟轉型升級。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方面,我市將著力發展集成電路、智能及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及智能家電、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材、大數據開發應用等重點新興產業,構筑重慶經濟發展新動能;
在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方面,我市將緊緊圍繞汽車、電子、裝備等傳統制造優勢產業,與大數據智能化前沿技術的融合,加大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力度,實現生產制造和生產管理質的飛躍;
在推動大數據智能化應用方面,我市將深化與阿里、騰訊、華為、京東、科大訊飛等龍頭企業的戰略合作,積極挖掘大數據的商用價值、民用價值、政用價值,促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在政務服務、健康醫療、環保、交通等重點行業及民生領域的深度應用;
在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方面,我市將圍繞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制造業,統籌產業鏈、創新鏈和資金鏈,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一體的協同創新體系,結合大數據智能化的特點,大力發展各類科技服務機構,實現創新成果走向市場的轉化。
今日啟幕的首屆智博會,正是重慶通過智能化手段,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具體實踐。重慶,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在智能化道路上,堅定前行。
大幕已經拉開,精彩即將上演。“數字重慶”“智慧重慶”期待你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