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展區。邵以南 攝
機場全流程人臉識別通關。邵以南 攝
動態布控系統。邵以南 攝
新華網重慶8月22日電通道排隊人數提前知,刷側臉可過安檢,一張“大頭照”精準定位……8月22日,智慧航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安全技術研究中心研發的十項民航領域“黑科技”亮相中國首屆人工智能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智博會)S3號館中科院展區。據介紹,截至8月,其中的安檢人臉識別輔助驗證系統已累計應用于70家機場的旅客安檢,覆蓋618條安檢通道(包括流量前十機場中的重慶江北、西安咸陽、昆明長水、成都雙流、上海虹橋、上海浦東、廣州白云、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給民航機場裝智慧大腦
民航大數據如何分析利用,讓機場運行更高效,旅客出行更便捷?智慧航安在本次智博會上推出的“民航機場智慧大腦”給出了答案。“智慧航安一直致力于為民航安保提供智慧型解決方案,再與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安全技術研究中心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民航機場智慧大腦’應運而生。”智慧航安相關負責人介紹到,民航機場智慧大腦通過物聯網平臺全面監控機場所有運行設備,運用人工智能全面分析其運行情況,實時提供如機場安檢排隊時間、通道通行情況、機場運行效率等大數據,以方便機場方運營決策。
“同時,旅客也可查詢如安檢排隊等候人數,當前安檢通道單人次通過時間,本人航班登機時間等數據,讓自己的出行更加準時便利。”該負責人說。
讓安檢通關全流程刷臉
本次智博會上,智慧航安聯合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安全技術研究中心研發的全流程人臉識別通關正式亮相。據介紹,本次展出的是由人臉識別自動通關閘機、安檢動態人臉復核機和登機口動態人臉復核閘機串聯的簡化流程。 “太方便了。我只在第一個閘機前刷一下身份證,甚至都不用正面盯住攝像頭,只一個側臉抓拍,閘機就開門了。其余兩個復核機,刷臉就過。”展會現場,體驗了全流程人臉識別通關的參觀者一臉興奮,表示這一套設備如果在機場全面推廣,那自己的安檢登機流程將更加快速便捷。“這套流程是我們專門針對民航機場研發,在考慮了安檢流程中原有人工值守的不便及漏洞后,給出的人工智能最優解決方案及具體產品。9月即將在民航機場落地運行。”智慧航安相關負責人表示。
用人工智能助民航翱翔
在展會現場,智慧航安和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安全技術研究中心聯合研發民航領域“黑科技”還有:動態布控系統——利用動態人臉識別技術,在實時高清視頻中動態檢測跟蹤人臉。當目標出現時可實時響應,也可輸入目標圖片在歷史記錄中進行檢索。即便是一張抓拍的“大頭照”,也能查詢后形成目標行動軌跡;安檢工作人員培訓考核系統——為安檢工作人員職業技能的崗前培訓、上崗考評、在崗復訓的組織、管理及考核工作提供高效平臺支持;安檢人臉識別輔助驗證系統——通過讀取身份證登記照與現場持證人員的臉部進行比對驗證,判斷是否為本人。
此外,基于“安檢判圖人員工作狀態管理系統”的視覺焦點追蹤與人臉識別技術而制作“眼神打地鼠”小游戲,和基于“多屬性動態人臉識別系統”能利用動態人臉識別技術,對進入指定區域目標的表情進行分析和統計的性能而制作的“表情評分”小游戲。
“人臉識別抓拍的一張清晰照片,替代紙質,成為機場內標識驗訖的通行憑證。機場工作人員不用再廣播尋人,依靠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就能找到那些迷路或是即將要錯過航班的旅客。”該負責人表示,這不是未來,這是已經在各個機場應用的現實。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的蓬勃發展,為打造“智慧民航”提供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