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作品《趣村竹園——若浮廊》
中國日報8月17日電(記者 李文芳) 2018第三屆國際高校建造大賽在江西閉幕,經過十四天的緊張搭建和激烈角逐,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作品《趣村竹園——若浮廊》獲本屆大賽唯一一個一等獎。
《趣村竹園——若浮廊》充分利用了原竹材性,結合新型節點設計,通過加強原竹結構體系的穩定性和耐久性,揚長避短,其巧妙輕型的結構體系展示了力學的視覺張力,同時也對其建造體系提供了一種立足于當代視角的補充和發展。
該作品同時也是多專業跨學科合作的成果體現。材料學提供文獻研究和實驗統計的基礎數據,建筑學控制空間幾何體的變量參數,結構工程學進行參數計算和優化,在各項變量中分析出最合理的結構受力模型,最終生成出“材料-結構-建筑”一體化的空間幾何形式。另外,這也是一次快速而輕巧的實驗,模糊了建筑、結構、材料、雕塑和裝置的邊界,游走在傳統和現代、建筑和藝術、城市和鄉村的邊緣,而竹子本身的漂浮狀態,也指向整個裝置的機動狀態,激發出更多的可能性。
《趣村竹園——若浮廊》設計團隊
評委點評:
這個方案比較全面,它有功能性,橋可以通行,是跨越水塘的一條捷徑,與場地的結合比較主動,能夠把原來一個比較消極的環境變得生動。這個方案最大的亮點在于對竹材料的運用,因為竹子這種材料的斷面是比較薄弱的,在潮濕的環境中竹材容易腐蝕,同學們抓住這一點把竹子的端頭作了樹脂的節點,通過金屬的桿件與樹脂過渡再接到竹子端頭把斷面封住,這樣耐久性好。另外這些竹竿的鏈接處沒有使用釘子,而用的是金屬構件和鋼索拉接,這種針對特殊材料所研究出的特殊處理手法是比較巧妙的。” 此外,該方案中,竹子與蘆葦的交錯使用豐富了橋面上光影的變化,在橋面形成圍合的同時又不失視線上的通透;遍布在湖邊各處的家具和燈具上也應用了整體張拉結構,為湖邊休憩活動提供可能;方案配合光影水霧和本土植物,打造了一個充滿趣味的趣村竹園。
(編輯:齊磊 王晗)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作品《趣村竹園——若浮廊》